本篇文章1095字,读完约3分钟
中新社悉尼11月15日电纪念80年前达尔弗拉姆事件胜利纪念碑揭幕仪式15日在卧龙岗市肯布拉港举行。这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第一座“胜利纪念碑”,主题是“战时澳大利亚和中国人民的友谊”。
1938年11月15日,澳大利亚货轮“达尔·弗拉姆”号停靠在肯布拉港4号码头,准备将8000吨生铁运往新加坡。180名码头工人得知这批生铁将被运往日本神户制钢厂制造子弹和炸弹,然后送往侵华战场,于是他们投票拒绝装车,这演变成一场前所未有的劳资冲突,即达尔·弗拉姆事件。

这座纪念碑是由祖籍澳大利亚的中国艺术家田丽设计的。在现场接受中国新闻社记者采访时,她说,在设计纪念碑时,考虑到当年生铁是由货船运输的,它是由钢制成的,而一个爆炸的地雷的形状代表了战争和暴力的破坏。梯子和友谊结象征着“和平、友谊”和中澳友谊。她说:“与其他纪念碑不同,我希望展示公众对和平的渴望以及他们对和平的贡献和牺牲。和平是普遍的,关系到每个人。”

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肯布拉港的码头工人拒绝为货轮达尔弗拉姆号(Dahl Flam)向日本装运生铁,这违反了里昂联邦政府与日本当时签署的30万吨生铁供应协议。因此,联邦政府下令继续装载达尔·弗拉姆。码头工人拒绝执行该命令,这变成了前所未有的劳资冲突,即达尔·弗拉姆事件。

达尔·弗拉姆事件持续了72天,导致必和必拓钢铁厂关闭,数千名钢铁工人失业。1939年1月21日,罢工得到解决,肯布拉港码头完成了达尔弗拉姆号8000吨生铁的装船,并表示不会再向日本运送生铁。24日,联邦政府代表正式通知澳大利亚码头工人联合会国家秘书吉姆·希利,联邦政府将不再向日本出口生铁。达尔·弗拉姆号于1943年在太平洋被鱼雷击中。

中国驻悉尼总领馆领事王凡夫在致辞中说,澳大利亚工人的正义行动不仅是对中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宝贵支持,也体现了澳大利亚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深厚的友谊。战争带来痛苦,和平值得珍惜和维护。中澳两国的发展都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促进中澳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中方愿与澳方一道,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对话与合作,推动中澳关系向前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揭幕仪式由卧龙岗市议会、肯布拉港口公司、澳大利亚海事联合会、南岸工会等机构主办。一些政党的后代也参加了揭幕仪式。90岁的潘恩驱车40公里来到现场。他告诉中国新闻社,他只有10岁,住在港口附近。他听说工人们在罢工,所以他和朋友们一起爬上了货船,帮助工人们卸下货物。他说:“这座纪念碑唤起了我的记忆。我希望人们能记住这段历史。”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澳新州以“澳中人民战时友好”为主题纪念碑揭幕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1013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