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61字,读完约2分钟
台湾观众与非遗传传承人的现场互动。刘申奎
近日,由福建省媒体集团和福建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东南广播公司承办的“东南电台亲闽台边听俱乐部”和两岸非遗文化表演交流活动先后进入台湾高雄和云林。海峡两岸的非基因传承人用“十八般武艺”表演了精彩的技艺,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台湾观众去追求和更新两岸的文化之爱。

“掌握你的技能”是美妙的
一首悠扬的客家山歌《八月十五看月色》拉开了两岸非遗文化表演交流活动云林站的序幕。一个接一个,来自福建的非基因遗传者“技艺精湛,独一无二”,这让台湾观众惊叹不已,拍手称快。
连城木偶戏大师李铭清用木偶表演书法,近距离感受木偶戏传人的独特技艺。在舞台一侧,省级非物质古琴艺术的代表性传承人张君波轻弹了一首福建风格的古琴《忆古人》,赢得了阵阵掌声。另一边是福建姜家木偶头雕刻体验区。我看到泉州木偶头雕的传人黄,正在认真地手绘木偶头。许多台湾人怀着好奇来到体验区,向黄询问木偶头雕的基本技术和两岸渊源。

开心得合不拢嘴
出生在福建泉州的《台湾先驱报》社长林说:“我是鲁刚人。我真的很感动看到这么多的'非遗产'表演,从我的家乡,南音,梨园戏,木偶头雕刻!”
云林人李是第一个举手参加姜家木偶头雕体验区互动的人。收到黄老师赠送的木偶,非常高兴。
在观众互动中,嘉义人陈莉莉成为幸运的观众之一。她画了一幅剪纸作品《切割梦想》,由省非遗剪纸项目的继承者陈延荣完成,她高兴地闭上了嘴。“我们一大早就从嘉义县开车过来,近距离感受福建工匠的特技表演。这样的机会在岛上是罕见的,绝不能错过。”

送到台湾的家门口
“海峡两岸有着相同的根源,在一条连续的文化线上传承下来。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灿烂夺目的文化遗产。弘扬和继承中华优秀文化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责任。举办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演出交流活动,有助于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促进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福建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副董事长刘一民说。

“非遗产进入岛内的沟通方式非常好,这让许多台湾人重新找回了他们过去的文化记忆。过去,台湾的草根阶层通过听广播了解福建的南音、台剧和客家山歌。沟通的方式相对简单。如今,福建以线下活动和巡回演出的形式把非遗产送到了台湾人的家门口,这不仅使老年人受益,而且吸引了更多的年轻台湾少数民族。”台湾好消息网副总经理洪翠莲说。(刘申奎)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亲亲闽台缘 “艺”传两岸情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1021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