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82字,读完约3分钟

东经117° 34′38″,北纬40° 23′45″,位于河北省兴隆县燕山山脉深处。每一个晴朗的夜晚,九只“天眼”都会默默地注视着空.这里的星空这是目前东亚最大的光学天文观测基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


7月19日,由华夏经纬联合国天文台、河北省台湾事务办公室、内蒙古自治区台湾事务办公室联合举办的“2019海峡两岸网络媒体人民体验塞北风情、发现明星空之谜”活动首站来到兴隆。


在兴隆站,海峡两岸的媒体参观了郭守敬望远镜和2.16米天文望远镜,这是该站的两大珍宝。郭守敬望远镜是中国天文学家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大视场大口径光学望远镜。2.16米望远镜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台两米光学望远镜。


大天空区域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


拉莫特运营发展中心执行副主任赵永恒研究员表示:“郭守敬望远镜完全是我们自己的创新,我们自己的理念,我们自己的加工制造,我们自己的调试和运营。它最大的特点是“广角”镜头。与其他望远镜相比,它只能看到一个或几个目标,而lamost可以看到更大范围的星域。”

探寻星空奥秘 两岸媒体人共同探访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


赵永恒和海峡两岸的媒体人士一起走进郭守敬望远镜的“镜头”,先后参观了组成望远镜的三个设备。关于如何解决大视场、大口径的问题,赵永恒解释说,lamost在同一个大镜子上采用了可变形薄镜和拼接镜的主动光学技术,就像“上帝之手”控制、4000根光纤并行控制的快速定位技术一样,这也使lamost成为世界上光谱采集率最高的望远镜。

探寻星空奥秘 两岸媒体人共同探访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


“2.16米望远镜虽然陈旧,但仍保持着年轻的工作状态,工作效率高,精度高。”兴隆观测基地副研究员王慧娟表示,虽然这台2.16米望远镜的观测效率没有拉莫特望远镜高,但它可以对天体进行更高精度的光谱观测,是兴隆站唯一一台能够用表观速度法探测“超地球”(质量略大于地球的太阳系外行星)的天文望远镜。

探寻星空奥秘 两岸媒体人共同探访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


2.16米天文望远镜


“虽然有些人不明白,但感觉很棒。”一位台湾自媒体人士表示,使用图片和视频是讲述“天文故事”的好方法。来自台湾的媒体也将他们对明星空的好奇变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选择这个地方进行观察?贵州之眼有什么不同?有没有外星人?

探寻星空奥秘 两岸媒体人共同探访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


台湾记者高家福回忆起他最后一次去贵州的“田燕”。“我上次观察到更多,但这次我学到了更多。我在兴隆观测站听到了更多的科学解释。事实上,我在台湾从未如此近距离地见过望远镜。这次我觉得机会难得。”


"中国大陆和台湾在观星和天文学领域有很多合作."赵永恒告诉海外网,台湾的许多大学,包括台湾的“中央大学”、“中央研究院”和台湾大学的师生也在利用兴隆观测站的数据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今年9月,台湾还将举办海峡两岸天文技术研讨会,这是两岸专家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在重大国际项目上,双方都参与了许多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世界上第一张黑洞照片日前发布,大陆和台湾都参与了相关工作。上海和中国台北也在全球发布了这张历史性的照片。

探寻星空奥秘 两岸媒体人共同探访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探寻星空奥秘 两岸媒体人共同探访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10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