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07字,读完约7分钟

一个城市的变化充满了时代发展的印记。这个城市应该如何在不断变化的时代塑造自己的特色?艺术如何介入城市升级并促进城市复兴?新加坡的做法可能会带来一些启示。

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的飞跃

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经历了快速发展之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然而,尽管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新加坡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却不能满足精神生活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因此,从2000年到2015年,新加坡坚持“复兴之城”计划达15年之久,旨在通过发展文化促进城市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飞跃。

艺术复兴城市的新加坡实践

2000年,新加坡启动了以“全球艺术之城”为主题的复兴城市计划的第一阶段,旨在通过艺术和文化建设培育新加坡的就业活力和生活魅力城市,使该计划惠及每一个新加坡公民的知识学习,为民族文化的基础发展提供支持。核心内容是将新加坡建设成为区域性的文化、设计和媒体中心,以满足新世纪新加坡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文化和艺术需求。与此同时,政府补贴了一些文化和艺术公司,实施了一系列推广计划,并组织了各种文化节。

艺术复兴城市的新加坡实践

2003年,政府推出“新加坡设计发展计划”,提出大力发展潜力巨大的创意产业,创造“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奇迹。

2005年,新加坡开始实施“复兴城市计划二”,加大资金投入,注重政府与商界的合作,将文化艺术作为新加坡全球整体形象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新加坡文化节将在伦敦举行,新加坡双年展,一个艺术展览,将从2006年开始举行。

艺术复兴城市的新加坡实践

到2007年,新加坡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每年至少参加一次文化和艺术活动,而1996年这一比例为1/10。新加坡也有一些国际知名的文化设施、文化团体和文化项目。

2011年,新加坡“复兴之城”计划进入第三阶段中期,重点关注特色内容、动态生态系统和社区参与三个关键领域,力争通过该计划推动新加坡“全球文化艺术之城”的建设。

经过15年的实施,“复兴之城”提高了新加坡文化艺术的国际知名度,增强了新加坡文化艺术领域的活力,提高了人们对艺术文化的需求和欣赏水平。

将设计和景观引入社区

新加坡文艺复兴城市的主要举措是借鉴纽约的西伦敦和百老汇,建设自己的城市文化娱乐区。由于土地有限,中心城市搬迁腾出的最高法院、市政厅等具有殖民特色的建筑将改造为国家艺术博物馆,旧国会大厦、滨海湾艺术中心和新建的滨海湾金沙艺术科学博物馆将形成文化中心区。

艺术复兴城市的新加坡实践

新加坡人认为,如果收藏只注重本地作品,不足以提高美术馆本身的国际地位。建立国家艺术博物馆的目标之一是将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东南亚公共艺术收藏地”。这是第一个从该地区出发,着眼于东南亚艺术史发展的长期展厅。其收藏的艺术品来自东南亚的10个国家,用4种官方语言进行了解释。

艺术复兴城市的新加坡实践

通过将艺术引入公共的空厅,有品味的设计和景观将被引入社区,以增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艺术和相关事物的接触和欣赏。新加坡制定了“艺术奖励计划”(也称为“艺术百分比计划”),以促进公共艺术的发展。也就是说,法律规定,所有城市发展和建设项目必须将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公共艺术支出。

艺术复兴城市的新加坡实践

资金来源分为政府和私营部门。政府部门是强制性支出,而私营部门考虑为捐赠艺术品的公司提供免税或双重免税等激励政策作为鼓励。资金规模为发展预算的1%和发展计划的2%。资金的用途是委托制作或购买艺术作品(如雕塑、绘画、壁画、艺术装置等)。),放置在公共区域,可以24小时享用,不仅可以成为公共艺术作品的存量,还可以实现其他公共艺术项目。

艺术复兴城市的新加坡实践

与此同时,新加坡创造了一个内容更丰富的聚会空间,改善了用户的整体体验,从而带来了巨大的文化和艺术潜力。政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聚集纪念性建筑(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走进一间混合学习体验的空房间;艺术、商业和科技建筑聚集在一起作为灵感的来源,图书馆的外观、收藏类型和服务都进行了设计。

艺术复兴城市的新加坡实践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新加坡东南亚艺术、历史遗迹和文化中心,东南亚艺术、历史遗迹和文化的艺术中心,除了其收藏功能外,还可以作为艺术收藏的展览场地。新加坡卫星艺术博物馆——作为东南亚艺术、历史遗迹和文化中心的补充,这个展厅主要展示当地文化。新加坡国家语言博物馆为不同族群提供资源,促进族群间的相互了解,并培养研究中心和旅游目的地的潜力。新加坡裕廊和坦比纳地区图书馆已建成跨学科展厅,在外观、馆藏类型和服务方面汇集了艺术、商业和技术,成为企业家和研究人员之间的沟通桥梁,以及创意和创新的孵化基地。坦比纳地区图书馆的藏书汇集了文化和历史遗迹的元素,并促进了社会凝聚力。通过与新加坡历史博物馆合作举办主题展览,混合博物馆和图书馆的藏品吸引了来自不同民族和群体的人们来到这个聚会场所,让游客能够体验新加坡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变迁。

艺术复兴城市的新加坡实践

在全球化背景下展现魅力

积极“引进”也是新加坡艺术复兴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大力拓展新加坡国际艺术节、新加坡艺术展、新加坡作家节、新加坡双年展等大型艺术活动,新加坡吸引了大量外国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进入新加坡,成为东南亚乃至全世界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新加坡国家艺术委员会的“新加坡会议展览计划”致力于“寻求咨询、援助和津贴,争取在新加坡举办各种国际艺术活动或展览的权利。”目的是通过支持当地艺术团体在新加坡举办国际艺术活动、会议和展览,使新加坡成为举办区域或国际艺术活动的理想场所。现在,新加坡艺术节(2014年更名为新加坡国际艺术节)成立于1999年,主要展示新加坡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一流当代艺术作品,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非凡国际知名度的艺术节,是亚洲同类艺术节中最具影响力的主流艺术节之一。在2015年新加坡国际艺术节上,三分之二的作品来自国外。

艺术复兴城市的新加坡实践

始于2006年的新加坡双年展主要展示当代艺术作品,包括绘画、油画、装饰、新媒体、表演、摄影、录像、出版、声乐、壁画和家具,已成为东南亚首屈一指的艺术盛会。此外,新加坡国际基金会举办的“多媒体艺术展”和亚太酿酒基金会与新加坡美术馆联合举办的“特别艺术奖”已成为亚太地区颇具影响力的艺术活动。“多媒体艺术展”每两年举办一次,邀请来自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英国、美国等国家的127位艺术家,在为期三个月的展览中展示187件视觉艺术作品,以展示新加坡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魅力。

艺术复兴城市的新加坡实践

这些大型艺术活动的举办,不仅大大增强了新加坡浓厚的国际艺术氛围,培养了新加坡艺术家和人民的全球思维,也使新加坡更成功地成为东南亚乃至全世界当代艺术的重要门户。新加坡已逐渐成为当代艺术交流和对话的区域性乃至全球性平台。

艺术复兴城市的新加坡实践

第三,积极引进国际艺术人才。新加坡的“外国艺术人才计划”是由新加坡移民检查站局和国家艺术委员会于1991年联合发起的。这个项目的目的是帮助在各自领域有杰出成就的合格外国艺术家申请在新加坡永久居留。

舞蹈、音乐、舞台剧、文学艺术、视觉艺术及相关专业技术等一系列艺术相关领域的海外人才,只要有以下突出成绩,均可申请:积极参加著名演出和展览;在国内外享有良好声誉(在比赛中获奖);至少收到

3年正规教育和培训(有学位、文凭或专业证书);6年以上工作经验;今后,我们将积极参与新加坡艺术的发展。这个项目为新加坡带来了许多优秀的海外艺术人才。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艺术复兴城市的新加坡实践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10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