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8字,读完约4分钟


台湾《中国时报》10日发表评论称,mainland China COVID-19肺炎确诊病例有所减缓,显然疫情已成为一个转折点,但它已蔓延至其他国家。敏感的金融市场最能反映这一现象:欧美股市几乎崩盘,而内地股市反弹至疫情爆发前的水平;美元指数急剧下跌,而人民币继续升值,并呈上升趋势。

台媒:疫情考验之下中国大陆逆袭,凸显“脱钩论”谬误


全球经济是相互依存的


这一转折点可以检验之前mainland China疫情高峰期的误判:有人认为,跨国企业会考虑将供应链转移到mainland China,这是加速“经济脱钩”的时候了。美国商务部长罗斯认为,这将有助于加快就业“回归北美”的步伐;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Navarro)认为,这种流行病“严酷地提醒人们,美国允许太多的任务型工厂转移到其他地方生产。”台湾也有人认为大陆经济会崩溃,主张借此机会推动两岸“脱钩”,鼓励台商离开大陆。

台媒:疫情考验之下中国大陆逆袭,凸显“脱钩论”谬误


事实上,COVID-19流行病见证了全球经济的相互依存。起初,中国大陆为应对疫情暂停了经济活动,全球许多行业面临断链或货物短缺的危机,这清楚地表明了全球制造业对大陆的依赖。


美国突然发现,医药市场上97%的抗生素来自中国大陆,众议员兹勒认为这将“阻碍大国的竞争”,因为“如果我们与中国发生冲突,中国可以利用这种情况来对付我们。”


然而,这一流行病在全球蔓延后金融形势的巨大波动表明了全球经济的“相互依存”。2月下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其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修正了0.1个百分点,至3.2%,几天前修正后低于去年的2.9%。经合组织直接将其降至2.4%。如果2018年全球经济规模为84.835万亿美元,每下降0.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经济损失848亿美元。

台媒:疫情考验之下中国大陆逆袭,凸显“脱钩论”谬误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疫情的影响不是疾病本身,而是恐慌。一方面,恐慌减少了需求,包括消费和旅游,另一方面,它影响了供应,包括生产和物流。因此,运输的减少可以被视为最具体的经济损失指标。国际航空公司空运输协会(iata)最初估计,全球航空公司空行业的收入损失为290亿美元,根据疫情发展情况,最近将其修订为630亿至1130亿美元。

台媒:疫情考验之下中国大陆逆袭,凸显“脱钩论”谬误


忽略地缘政治风险


人员和物流的巨大流动显示了全球分工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政治考量的脱钩理论忽略了这些经济规律的基础。国际贸易是以比较利益创造利润的规律为基础的,“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自然形成了全球分工。


因此,认为大陆疫情将导致跨国企业迁移供应链是不合逻辑的。企业可能会寻求第二或第三个供应地来分散风险,但他们不会放弃大陆的生产优势,这种优势在中美贸易战中已经通过了考验。


即使在高关税下,大陆制造业积累的经验和实力仍然具有优势,美国进口商很难甚至不可能找到替代品。这种流行病证明,即使出口商为了逃避关税而转移最终产品的组装,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供应链仍然在中国大陆。疫情发展的转折点显示了疫情的全球风险,工厂搬迁毫无意义。

台媒:疫情考验之下中国大陆逆袭,凸显“脱钩论”谬误


然而,“脱钩论”的真正盲点主要是忽视了经济脱钩的地缘政治风险。“相互依存理论”指出,经济相互依存在稳定国际政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美国国会议员关于依赖大陆毒品“阻碍大国竞争”的论点来看,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可以限制大国的军事冒险,因为损失大于收益。

台媒:疫情考验之下中国大陆逆袭,凸显“脱钩论”谬误


也就是说,如果中国和美国真的“经济上脱钩”,或者如果海峡两岸“脱钩和不相连”,台湾海峡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将远远高于目前的经济相互依存。政治运行经济的“硬脱钩”不仅损害了人民的经济福祉,也隐藏了地缘政治风险。从意识形态角度解释疫情和经济是错误的,负责任的政治家必须小心。

台媒:疫情考验之下中国大陆逆袭,凸显“脱钩论”谬误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台媒:疫情考验之下中国大陆逆袭,凸显“脱钩论”谬误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11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