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6字,读完约3分钟
作者:卫兰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8月5日的《接受采访》中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对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并有力地反驳了“美国对华接触政策已经失败”的说法。
在采访中,王毅把有关争论描述为重拾冷战思维和传播“政治病毒”,这是对历史进程的无知;他还用一系列历史事实和数据驳斥了它。王毅说,中美关系正面临着建交以来最严峻的形势,其根源在于美国国内某些对中国怀有偏见和仇恨的政治势力的存在。

7月23日,美国国务卿庞贝在加州尼克松总统图书馆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演讲。庞贝在他的演讲中声称,美国与中国的接触政策已经失败,美国未能引领中国的发展道路。他进一步提出,美国今后应对中国采取“不信任和核查”的战略。

根据庞贝的荒谬逻辑,40多年前美国与中国接触的初衷是“改造中国”,美国有责任领导这一变革。然而,事实是,冷战的背景是美国决定与中国接触的最大驱动力。
美国前高级外交官傅利民曾在1972年的任何时候访问过中国。他说,尼克松除了决定中国外交政策的方向和支持中国制衡苏联之外,不想改变中国。他说庞贝的言论完全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歪曲。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庞贝刻意回避的时代背景成了他当前演讲的核心。尽管他在演讲中没有使用“冷战”一词,但这篇充满意识形态偏见和敌意的演讲被广泛认为是一篇“新冷战”风格的战斗文章。
为了达到这一效果,他蓄意扩大中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诋毁中国共产党,渲染中国对整个“自由世界”的渗透和威胁,并试图用谎言来唤起美国人民的恐慌。他将中美关系的各个方面嵌入到一个相反的范式中进行解释,并在经贸、知识产权、人权、南海、香港、台湾海峡两岸等问题上做出“有罪推定”,制造“中国是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的假象,并提出一系列莫须有的指控。

从内容上看,庞贝的演讲并不新鲜,只是把各种各样的政治谎言放在一起,想象“如果一个谎言被重复一千次,它就能成为真理。”这是他惯用的伎俩,他很喜欢。
众所周知,谎言和曲解容易受到事实的影响。应该说,中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由来已久,搁置分歧是中美40多年前接触的关键。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美关系已经发展成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意识形态的差异并没有影响到两国的和平共处和合作共赢。正如王毅所说:“双方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改变对方,而应该尊重对方做出的独立选择。”

那么,作为美国的头号外交官,庞贝为什么要无视两国交往的历史和现实,坚持破坏中美关系的大局,把中美拖入冲突和对抗之中呢?
这背后的政治动机和个人算计不容忽视。自担任美国国务卿以来,庞贝一直坚持保守的政治立场,从未忘记强化他的反华标签。他利用职权在美国内外散布各种关于中国的谎言,采取各种极端措施破坏中美文化交流,甚至关闭了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庞贝的一系列反华行动有三个主要动机。一是向美国总统特朗普展示这一点,并对他表示忠诚;第二是向美国选民展示这一点,以显示对特朗普连任的大力支持;第三是为未来的政治生涯铺路,抓住一切机会巩固反华的人民政权。

不管庞贝的个人野心能否实现,仅从中美关系的大局来看,他的一厢情愿必然会让空沦陷,他反对历史潮流的行动必然会以失败告终。今天的中美关系有足够的弹性和积累足够的深度来应对各种冲击。
原文标题:“庞贝歪曲了中美关系,突出了他个人的政治野心。”
编者:李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蓬佩奥歪曲中美关系凸显其个人政治野心!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1136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