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3字,读完约3分钟
(两会前瞻)疫情引发民生“痛点”、“六稳”、“六保”
中新社北京5月19日电:疫情已造成民生“痛点”、“六稳”、“六保”过重
作者王庆开
自COVID-19爆发肺炎以来,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目前,虽然疫情在中国得到了遏制,但其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就业和民生的强烈影响并未消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在眼前。中国新闻社采访的许多官方智库认为,做好“六保”,落实“六保”任务,守住民生底线,构筑民生安全网,将成为今年大会的重要议题。
地图学:雷
“确保就业稳定应该是今年两会民生议题的核心。”清华大学教授、国家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在接受中国新闻社采访时表示,中国在抗击传染病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下一步的工作是加快经济复苏步伐,尽快恢复工作和生产,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抓住民生保障的底线。
2020年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全面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前提下,要确保居民就业、基本生活、市场主体、食品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基层运行。
地图学:雷
“六保”是自去年中国提出“六保”以来,在疫情背景下稳定基本经济形势的新提法。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做好“六个保证”应该是“六个稳定”工作的重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延生也认为,即将召开的两会将加大“六保”和“六保”政策的执行力度。
政府为何如此强调“六保”和“六保”?5月1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不确定性增加得越多,“保证”的意义就越大。“六保”是针对当前突出矛盾和潜在风险,正视和克服困难和挑战的积极举措。
在胡鞍钢看来,“六保”和“六保”都集中在中国最迫切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上。但最重要的是“稳定就业”和“保障居民就业”。基于我国劳动力资源的基本国情,为人民创造就业是基本国策之一,实施就业优先也是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就业压力比较大,尤其是下一阶段”,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胜勇在今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发布会上承认,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特别是企业订单的减少,需求不是太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就业压力仍然比较大。
数据地图:4月14日,浙江杭州举办2020杭州春季系列综合现场招聘会。
张延生告诉中国新闻社,科维德-19的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和社会活动产生了严重影响,消费、投资、进口和出口都明显停止。在需求方面,内需和外需一度形成“崩溃模式冲击”,对吸纳大量就业岗位的酒店、旅游等服务业造成严重冲击。
事实上,今年提出的“六保”和去年提出的“六保”都把“就业”放在首位。在“六大保障”中,保障居民就业和保障基本民生位居前两位,凸显了疫情形势下政府对民生保障的重视。
北京学者预测,在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今年两会的经济社会议题重点将放在“六个稳定”和“六个保障”上,也将比往年更加关注就业和民生问题。
"这两次会议将引导大家向前看."张延生表示,解决农民工、大学毕业生和重点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是稳定就业、确保就业的重中之重。(结束)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两会前瞻:疫情引发民生“痛点” “六稳”“六保”料加码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11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