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71字,读完约9分钟
5月5日,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中英工商协会在线论坛上发表了题为“相互应对,化危机为机遇,共创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大使馆捐款
刘晓明大使在中英工商协会网络研讨会上的主旨演讲:“相互应对,化危机为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新华社伦敦5月6日电5月5日,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出席中英工商协会网络论坛,发表了题为《相互应对,化危机为机遇,共创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并回答了听众的提问。
论坛由中英商业协会主席Ku·秦沛爵士主持。英国国际贸易和商务大臣格里姆斯通勋爵、中英商业协会名誉主席萨松勋爵、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副董事长方、财政部、国际贸易和农业部等中央政府官员以及威尔士、诺丁汉、布里斯托尔和巴斯等地方政府代表。约5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包括来自英国石油公司、阿斯利康、毕马威、汇丰银行、中英商业理事会、48个集团俱乐部和苏格兰商会等商业界的代表,来自英国图书馆、英格兰和威尔士法律协会、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诺丁汉大学、卡迪夫大学和格拉斯哥大学等学术界的代表,以及英国驻华使领馆的代表。英国日报空新闻频道、中国国际电视(cgtn)、彭博新闻、每日快报、旗帜晚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日报等。主旨发言如下:
我很高兴参加中英商业协会的在线论坛。虽然我们现在面临各种困难,但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我们仍然可以在网上就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进行交流。
目前,COVID-19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给人类社会带来严峻挑战,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严重影响全球生产和需求,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这场危机对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它给了我们一次更个人的经历,让我们建立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对世界一百年来前所未有的变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中国如何应对这场危机?
中国是第一个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疫情、识别病原体、与世界卫生组织及相关国家共享整个病毒基因序列、采取强有力的综合防控措施、取得重大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果、促进全国恢复工作和生产的国家。中国在防治传染病的斗争中始终做到“三个坚持”;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习近平主席一再强调,“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应该永远是第一优先”。疫情爆发后,中国政府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立即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网格化防控体系,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坚持“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和“四集中”(集中患者、专家、资源和治疗)。实践证明,这些部署及时果断,措施有力有效,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的格局。
第二,坚持同舟共济。中国不仅要对本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负责,还要对全球公共卫生负责。中国从一开始就采取开放透明的态度,及时向国际社会报告疫情信息,分享病毒的整个基因序列,分享防治经验。它向17个国家派出了19批医疗专家组,并向150多个国家和包括英国在内的国际组织提供了急需的医疗用品,如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和呼吸器。这种流行病可以使世界各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同舟共济,互相观察,才能彻底战胜这种流行病。
第三,坚持团结合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远远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下滑。面对严峻的形势,只有同舟共济,我们才能防止全球经济衰退演变成大萧条。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上强调,当前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增强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采取关税削减、消除壁垒、贸易顺畅等共同措施,以提振世界经济复苏的士气。
中国和英国是共同抗击艾滋病的伙伴。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习近平主席与江森首相进行了两次会谈,并就中英合作抗击疫情和双边关系达成了重要共识。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与英国财政大臣苏纳克、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英国内阁大臣兼首相国家安全顾问塞德维尔、国务委员兼外交大臣王毅、英国外交大臣拉布、卫生与健康委员会主任马、英国卫生大臣汉考克进行了多次电话交谈,我在伦敦与英国政府主管部长和高级官员保持了联系。
中英两国在防疫方面密切协调合作,不仅相互提供防疫物资,还加强了防疫方面的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促进了疫苗和药物研发方面的合作。中英双方坚定支持多边主义,支持世卫组织在全球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支持在二十国集团框架内加强疫情防控合作,推动全球卫生治理水平的提高。中英两国都是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在这一特殊时期,两国应坚持开放共赢的理念,坚定支持自由贸易,坚决捍卫多边主义,共同保障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开放、稳定和安全。
在国际社会集中力量共同抗击疫情的同时,一些美国政客四处散布谣言和诽谤。他们无视中国为世界抗击疫情做出的巨大努力、牺牲和贡献,将疫情政治化,给病毒贴上标签,给中国贴上污名。
遗憾的是,英国有一些政客沉迷于冷战思维,将中国与前苏联相提并论。有些人想“重新审视”中英关系,而另一些人则想发动一场新的冷战。这些言论是一种“政治病毒”。如果任其发展,将会毒化中英两国甚至国际社会团结一致对抗疫症的气氛,破坏中英双方在政治上的互信和各方面的合作。对此,我们必须保持警惕,坚决反对和坚决抵制。我们应该告诉他们,中国不是前苏联。冷战时代早已结束。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中英两国共同致力于实现的目标。
中英企业家始终是推动中英友好合作的生力军,是推动世界繁荣稳定的重要力量。虽然疫情造成中英贸易额短期下降,部分企业不可避免地面临资金和物流困难,但中英经济优势互补的事实没有改变,经贸投资合作的基础没有改变,两国企业对中英合作的信心没有改变。在汉字中,“危机”一词包括“危机”和“机遇”。我们注重在危机中寻找机会,化危机为机遇。如何化危机为机遇,实现逆向发展,我有三点建议:
首先,抓住中国经济复苏的机遇。随着中国疫情防控趋势进一步巩固,中国经济复苏和发展趋势保持稳定。截至4月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达到99.1%,人员再就业率达到95.1%。中国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0.8%,连续两个月处于涨跌线之上。根据中国商务部对8200多家重点外资企业的调查,截至4月28日,76.6%的外资企业的复合产出率超过70%。疫情也为中国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带来机遇,包括“家庭经济”、“云办公”、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医疗卫生等领域,发展潜力巨大。例如,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医疗用品的主要供应国,这不仅是中国对全球防疫的贡献,也有助于构建未来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国将继续扮演“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的角色,并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希望英国企业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带动中国经济,率先走上复苏和发展的轨道。
第二,抓住建设开放世界经济的机遇。中国在过去的40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得益于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成功取决于坚持改革开放。因此,无论全球COVID-19肺炎疫情在哪里发展,中国的改革都将继续前进,中国的大门将向世界敞开。目前,中国政府正在全面实施入境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研究进一步减少负面清单项目,同时继续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第127届广交会将于今年6月在网上举行,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举行,这为中国和世界加强互利合作提供了宝贵的机遇。我们欢迎大家参加这两个重要的活动。此外,中国和英国也在探讨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安排。英国是中国在欧洲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是英国第三大商品出口市场,英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投资目的地。我相信,推进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将为未来中英经贸合作注入新的活力,为中英共同推动世界经济振兴提供重要机遇。
第三,抓住建设“健康丝绸之路”的机遇。在全球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从长远来看规划人类健康事业,提高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水平,支持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在改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建设人类健康和健康共同体,我们才能在抗击病毒的斗争中做好准备,赢得机遇。“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致力于各方的经济一体化和发展,而且有助于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是人类健康共同体的重要途径。携手共建“健康丝绸之路”为改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建设开辟了新cooperation/きだよきだが0/room。疫情爆发后,中欧银行为欧洲国家及时获得医疗用品和日用品开辟了绿色通道。在全球贸易萎缩的背景下,中欧列车将发挥国际运输新动脉的作用,减少疫情对中欧产业链和供应链合作的冲击和冲击。我相信在new/きだよききだだがががききききききききききききӕӕ12
女士们先生们:
大流行病带来大考验,大考验推动大变革。面对COVID-19中肺炎疫情的巨大考验,世界各国都必须回答一系列问题:你想要经济全球化还是反全球化?开门还是关门?合作还是对抗?多边主义还是单边主义?我相信中英两国的答案是高度一致的。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守望相助,化危机为机遇,深化合作,就一定能战胜疫情,创造美好未来!(结束)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驻英大使刘晓明:英国少数政客毒化中英团结抗疫的气氛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11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