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51字,读完约7分钟

——项目阶段性成果展示交流和第二批项目启动仪式

12月23日,全国“家校(园)合作教育”数字化工程阶段性成果展示交流暨第二批工程启动会在北京举行。原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黄;中国关爱下一代委员会公益文化中心主任李国强;傅国亮,教育部常务副主任;蔡云,原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中心副主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部和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徐玉干;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强;丁亚东,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场景图片)

(会议场景图片)

江苏、浙江、吉林等省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以及全国试点地区和学校的500多名申报单位负责人和教育行业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徐玉干主持。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部主任、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徐玉干

黄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党和政府不断把家庭教育和家校(园)联合办学的理念融入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从根本上保障了家庭教育和家校(园)联合办学的政策、法规和制度,极大地促进了家校(园)联合办学工作的健康发展。网络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也推动了家校(园)合作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完善,这不仅改变了学习方式和方法,也极大地改变了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借助“网络+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家校(园)联合教育的效果。

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会议在北京召开

原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黄

在启动会议上,傅国亮发表了题为“新时期家庭教育的新要求”的主旨演讲。他指出:“家庭教育肩负着为国家服务的责任,安排子女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课。”。他强调,“家校合作教育”不仅是加强家庭教育的措施,也是教育思想、培养模式和学校制度的三个根本性转变。

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会议在北京召开

教育部常务副主任傅国亮

徐玉干就“家校(园)合作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做了专题报告,这有助于与会者深入理解“家校(园)合作教育”的意义、方式和方法。

丁亚东对第二批全国“家校(园)共育”工作的实施方向和要求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在国家越来越重视“家校(园)共育”和社会氛围越来越丰富的新时代背景下,他结合第一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围绕项目实施的特点,对项目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并对第二批项目的试点地区、学校和园区提出了具体要求,对项目启动给予了具体指导。

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会议在北京召开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丁亚东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教育局长何云峰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家校(园)共育”数字化工程的邗江模式。同时,山东、福建、辽宁、吉林的教师和家长代表分别分享了第一批“家校(园)合作教育”的工作经验。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教育局长何云峰

会议期间,与会领导对首批国家“家校(园)共育”数字工程获奖示范区、示范学校和示范幼儿园进行了表彰。

国家“家校(园)共建”数字工程首批示范区授牌仪式

国家“家校(园)共建”数字工程首批示范学校授牌仪式

国家“家校(园)共建”数字工程首批示范园区授牌仪式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已有82个试验区、1366所中小学和501所儿童之家申请了第二批。

“家校(园)共育”数字化工程是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动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探索利用教育信息手段加强学校(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共同推进“家校(园)合作教育”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系统化,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会议在北京召开

简介:——项目阶段性成果展示交流暨第二批项目启动仪式全国“家校(园)合作教育”数字化项目阶段性成果展示交流暨第二批项目启动会于12月23日在北京举行。

——项目阶段性成果展示交流和第二批项目启动仪式

12月23日,全国“家校(园)合作教育”数字化工程阶段性成果展示交流暨第二批工程启动会在北京举行。原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黄;中国关爱下一代委员会公益文化中心主任李国强;傅国亮,教育部常务副主任;蔡云,原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中心副主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部和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徐玉干;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强;丁亚东,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场景图片)

(会议场景图片)

江苏、浙江、吉林等省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以及全国试点地区和学校的500多名申报单位负责人和教育行业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徐玉干主持。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部主任、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徐玉干

黄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党和政府不断把家庭教育和家校(园)联合办学的理念融入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从根本上保障了家庭教育和家校(园)联合办学的政策、法规和制度,极大地促进了家校(园)联合办学工作的健康发展。网络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也推动了家校(园)合作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完善,这不仅改变了学习方式和方法,也极大地改变了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借助“网络+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家校(园)联合教育的效果。

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会议在北京召开

原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黄

在启动会议上,傅国亮发表了题为“新时期家庭教育的新要求”的主旨演讲。他指出:“家庭教育肩负着为国家服务的责任,安排子女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课。”。他强调,“家校合作教育”不仅是加强家庭教育的措施,也是教育思想、培养模式和学校制度的三个根本性转变。

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会议在北京召开

教育部常务副主任傅国亮

徐玉干就“家校(园)合作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做了专题报告,这有助于与会者深入理解“家校(园)合作教育”的意义、方式和方法。

丁亚东对第二批全国“家校(园)共育”工作的实施方向和要求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在国家越来越重视“家校(园)共育”和社会氛围越来越丰富的新时代背景下,他结合第一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围绕项目实施的特点,对项目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并对第二批项目的试点地区、学校和园区提出了具体要求,对项目启动给予了具体指导。

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会议在北京召开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丁亚东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教育局长何云峰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家校(园)共育”数字化工程的邗江模式。同时,山东、福建、辽宁、吉林的教师和家长代表分别分享了第一批“家校(园)合作教育”的工作经验。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教育局长何云峰

会议期间,与会领导对首批国家“家校(园)共育”数字工程获奖示范区、示范学校和示范幼儿园进行了表彰。

国家“家校(园)共建”数字工程首批示范区授牌仪式

国家“家校(园)共建”数字工程首批示范学校授牌仪式

国家“家校(园)共建”数字工程首批示范园区授牌仪式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已有82个试验区、1366所中小学和501所儿童之家申请了第二批。

“家校(园)共育”数字化工程是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动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探索利用教育信息手段加强学校(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共同推进“家校(园)合作教育”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系统化,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会议在北京召开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13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