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413字,读完约14分钟

(记者杨毅/卫诗)“对称日”又称“世界对称日”,是指公历中数字完全对称的日子。即将到来的“对称日”是2020年2月2日,也可以写成“20200202”。

有人说“对称日”是千年一遇,这并不夸张。毕竟,“对称日”有时会迷失。但是十年或几百年见一次面并不容易。据了解,离我们最近的是2011年11月2日,2010年1月2日,2001年10月2日,更远的是1380年8月31日。当时,中国还在明朝,被两个朝代分隔了600多年。

当“汉字对称艺典”遇上“对称日”

从2020年2月2日开始:下一个对称日应该是2021年12月2日,然后是2030年3月2日,然后每十年一次,直到2101年10月12日,开始下一个周期。从这个角度来看,有不少人没有遇到“对称日”。

让我们看看“对称日”是如何“对称”的。例如,“20200202”,一般来说,是年和月的对称,即“2020”和“0202”。2020年的阅读顺序是从左到右,0202月从右到左,年、月、日三者相对对称。如果在左右两边之间画一个中心轴,两边的镜像翻转180度,则镜像完全相反,这就构成了正负对称。从对立对应的角度看,两组数字的感官外观和数量是相对的或相等的,即“2020”=“0202”。当然,也有左右完全重合和对称的,这种情况在中国宋代出现过两次,如“10100101”和“1111111”,这取决于一个数是否对称。

当“汉字对称艺典”遇上“对称日”

那么日期和月份是如何对称的?年、月、日的相遇对称是相互制约、缺一不可的。年表的数量是不可逆的,而月和日可以重复循环,如1月到12月和1月到31日。只有当这个数字中的数字与年份相对应时,它们才能相遇并对称。这是由于月和日的重复循环,这使得下一次对称成为可能和不可避免。年、月、日之间的相遇是对称的,因此日历年中必须有四位数字才能形成对称的模型条件,该条件与月、日一致。可以看出,月和日的“三点一线”使得对称成为必然。当然,“对称日”不会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当日历年渐行渐远,月和日仍在原地重复,那么“太阳和月亮”只能看“年”。

当“汉字对称艺典”遇上“对称日”

从这个角度来看,“对称日”也可以称为“对称年”,这不仅是难以满足,但也象征着稳定,吉祥与和谐。特别是,今年的“2020”同音异义词是“爱你爱你”,这增加了更多有趣和浪漫的色彩和兴趣!

那么,什么样的书是“对称汉字”,它与“对称日”的关系是什么,它们的关联性是什么,应该从“对称汉字”的角度来探讨。

所谓对称汉字,是指汉字的形状是按照形式美的规律构造的,具有轴对称性,即以中心或中线为轴,当镜像反转180度时,左右两边可以完全重合,两边具有对称、平衡、辩证的特点,符合规范、科学的汉字构造。

它的外观在两侧相互辉映,左右包容,重心垂直,稳重典雅,美妙典雅,富有和谐、哲学、辩证法和几何人文之美,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高度融合和统一。

几十年来,编者李京先生对甲骨文、金文、篆书等古文字的对称美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发现中国古人发明汉字是基于宇宙论和方法论的。在此基础上,按照“演绎为基础,实践为例,来源为源”的基本方针,丰富、发展和创造了汉语对称汉字及其体系,总结出一套符合形式美和汉字构造科学要求的理论体系规范,以及适用于所有汉字的对称规律、规则和操作方法,填补了汉语对称汉字的空空白。2019年10月,《汉字对称艺术码》由北京燕山出版社正式出版,新华书店在全国发行。

当“汉字对称艺典”遇上“对称日”

汉字对称艺术码通过与古代汉字的比较,演绎了汉字对称平衡变化的思维和过程,揭示了汉字结构的空关系、内在逻辑联系和对称美的外在规律,创造了一个巨大而空前的汉字艺术“魔方世界”。大容量对称汉字图案,让人仿佛进入了汉字艺术的万花筒和百花园!它实现了古代汉字走出现代的梦想,“活”和“美”,实现了古代人对汉字对称美的夙愿!

当“汉字对称艺典”遇上“对称日”

对称汉字铸就了汉字的金字结构,创造了一个刚正、壮美、和谐、人性美、哲理美和辩证法美的汉字阵容。对称汉字的特点是取纵向势,重心垂直居中,笔画左右对称展开,静止不动。这是汉字再艺术化的升级版,汉字从最初的样子中脱颖而出是一个更加美丽的文本。它融合并继承了甲骨的图画美和对称美、甲骨铭文的严谨性和正确性、秦篆的纯朴性和简洁性、简牍的简洁性和自由性、隶书的抽象性、篆刻的对称性和装饰性、书法的艺术集群性,将行书之美与放松结合在一起。它突出了对称汉字的可识别性、欣赏性和时代感。《汉字对称艺术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演绎汉字结构艺术的学术专著。它是一部通俗有趣、汉字更加对称的古籍,是一部集纪实、知识性、工具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新时代藏书。

当“汉字对称艺典”遇上“对称日”

那么,汉字对称艺术码中的“双重性”和“对称日”是什么关系呢?首先,“环境图”中轴线的左右两边翻转180度,完全重合,这就是镜像对称。翻转180度后,“对称日”中轴线的左右两边完全相反,形成正负对称;第二,在中轴线的两边,“字”和“日”的阅读顺序是一样的,即左右两边都集中在中心点上,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第三,“子”中轴线的两侧是相互映射的图像,“天”中轴线的两侧是相互独立的。最后,“子”的正反两面是相同的,“日”的反面是相反的形象。

当“汉字对称艺典”遇上“对称日”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汉字”和“日本汉字”的客观对称形式是一致的,它们都具有整洁、稳定的特点,以及欣赏感和队列感。不同的是,“对称汉字”有更多的美学元素,如它美丽、多变、丰富多彩的文字,以及它自己的联想空.“对称汉字”之所以美丽,不仅是因为它的外形对称,还因为它的人文内涵不同而又包容,不同而又兼容,积极而又消极的开放性,对立而又专注,相互执著,凝重而又坚定,温雅在宁静中运动,虚实立体共存,对立统一的辩证美。

当“汉字对称艺典”遇上“对称日”

对称作为美的一种形式,不仅是客观世界在主观意识中的动态反映,也是人与自然统一的规律、动能和必然。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对称的。组成世界的物质、分子、质子、中子、粒子和较小的量子是对称的,量子的纠缠也是对称的。人体是对称的,人的四肢、五官和大脑是对称的;建筑是对称的,从植物的花瓣、昆虫和鸟类的翅膀到天地、方位、季节、天体和宇宙。宏观和微观是对称的,人们的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也是对称的。可以看出,对称与平衡不仅是一个物质世界,也是一个微观世界和哲学范畴。"外面大,里面小."对称不是无处不在的,因为大小、客观本质和意识形态。

当“汉字对称艺典”遇上“对称日”

2020年2月2日的《汉字对称艺术码》相遇是一次冒险,一次古今相遇,一次千年相遇,一次吉祥的相遇!

让中国的《汉字对称艺术规范》在20200202年相遇的瞬间,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卓越、伟大和深刻,体会到有崇高理想的人抓住每一天,不辜负追求的精神,祈求更美丽的汉字,更耀眼的民族智慧,更和谐、吉祥、幸福的人生!

当“汉字对称艺典”遇上“对称日”

引言:(记者/杨毅/卫诗)“对称日”又称“世界对称日”,是指公历中数字完全对称的日子。离我们很近的“对称日”即将到来。

(记者杨毅/卫诗)“对称日”又称“世界对称日”,是指公历中数字完全对称的日子。即将到来的“对称日”是2020年2月2日,也可以写成“20200202”。

有人说“对称日”是千年一遇,这并不夸张。毕竟,“对称日”有时会迷失。但是十年或几百年见一次面并不容易。据了解,离我们最近的是2011年11月2日,2010年1月2日,2001年10月2日,更远的是1380年8月31日。当时,中国还在明朝,被两个朝代分隔了600多年。

当“汉字对称艺典”遇上“对称日”

从2020年2月2日开始:下一个对称日应该是2021年12月2日,然后是2030年3月2日,然后每十年一次,直到2101年10月12日,开始下一个周期。从这个角度来看,有不少人没有遇到“对称日”。

让我们看看“对称日”是如何“对称”的。例如,“20200202”,一般来说,是年和月的对称,即“2020”和“0202”。2020年的阅读顺序是从左到右,0202月从右到左,年、月、日三者相对对称。如果在左右两边之间画一个中心轴,两边的镜像翻转180度,则镜像完全相反,这就构成了正负对称。从对立对应的角度看,两组数字的感官外观和数量是相对的或相等的,即“2020”=“0202”。当然,也有左右完全重合和对称的,这种情况在中国宋代出现过两次,如“10100101”和“1111111”,这取决于一个数是否对称。

当“汉字对称艺典”遇上“对称日”

那么日期和月份是如何对称的?年、月、日的相遇对称是相互制约、缺一不可的。年表的数量是不可逆的,而月和日可以重复循环,如1月到12月和1月到31日。只有当这个数字中的数字与年份相对应时,它们才能相遇并对称。这是由于月和日的重复循环,这使得下一次对称成为可能和不可避免。年、月、日之间的相遇是对称的,因此日历年中必须有四位数字才能形成对称的模型条件,该条件与月、日一致。可以看出,月和日的“三点一线”使得对称成为必然。当然,“对称日”不会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当日历年渐行渐远,月和日仍在原地重复,那么“太阳和月亮”只能看“年”。

当“汉字对称艺典”遇上“对称日”

从这个角度来看,“对称日”也可以称为“对称年”,这不仅是难以满足,但也象征着稳定,吉祥与和谐。特别是,今年的“2020”同音异义词是“爱你爱你”,这增加了更多有趣和浪漫的色彩和兴趣!

那么,什么样的书是“对称汉字”,它与“对称日”的关系是什么,它们的关联性是什么,应该从“对称汉字”的角度来探讨。

所谓对称汉字,是指汉字的形状是按照形式美的规律构造的,具有轴对称性,即以中心或中线为轴,当镜像反转180度时,左右两边可以完全重合,两边具有对称、平衡、辩证的特点,符合规范、科学的汉字构造。

它的外观在两侧相互辉映,左右包容,重心垂直,稳重典雅,美妙典雅,富有和谐、哲学、辩证法和几何人文之美,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高度融合和统一。

几十年来,编者李京先生对甲骨文、金文、篆书等古文字的对称美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发现中国古人发明汉字是基于宇宙论和方法论的。在此基础上,遵循“演绎为基础,实践为例,来源为源”的基本方针,丰富、发展和创造了汉语对称汉字及其体系,总结出一套符合形式美和汉字构造科学要求的理论体系规范,以及适用于所有汉字的对称规律、规则和操作方法,填补了汉语对称汉字的空空白。2019年10月,《汉字对称艺术码》由北京燕山出版社正式出版,新华书店在全国发行。

当“汉字对称艺典”遇上“对称日”

汉字对称艺术码通过与古代汉字的比较,演绎了汉字对称平衡变化的思维和过程,揭示了汉字结构的空关系、内在逻辑联系和对称美的外在规律,创造了一个巨大而空前的汉字艺术“魔方世界”。大容量对称汉字图案,让人仿佛进入了汉字艺术的万花筒和百花园!它实现了古代汉字走出现代的梦想,“活”和“美”,实现了古代人对汉字对称美的夙愿!

当“汉字对称艺典”遇上“对称日”

对称汉字铸就了汉字的金字结构,创造了一个刚正、壮美、和谐、人性美、哲理美和辩证法美的汉字阵容。对称汉字的特点是取纵向势,重心垂直居中,笔画左右对称展开,静止不动。这是汉字再艺术化的升级版,汉字从最初的样子中脱颖而出是一个更加美丽的文本。它融合并继承了甲骨的图画美和对称美、甲骨铭文的严谨性和正确性、秦篆的纯朴性和简洁性、简牍的简洁性和自由性、隶书的抽象性、篆刻的对称性和装饰性、书法的艺术集群性,将行书之美与放松结合在一起。它突出了对称汉字的可识别性、欣赏性和时代感。《汉字对称艺术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演绎汉字结构艺术的学术专著。它是一部通俗有趣、汉字更加对称的古籍,是一部集纪实、知识性、工具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新时代藏书。

当“汉字对称艺典”遇上“对称日”

那么,汉字对称艺术码中的“双重性”和“对称日”是什么关系呢?首先,“环境图”中轴线的左右两边翻转180度,完全重合,这就是镜像对称。翻转180度后,“对称日”中轴线的左右两边完全相反,形成正负对称;第二,在中轴线的两边,“字”和“日”的阅读顺序是一样的,即左右两边都集中在中心点上,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第三,“子”中轴线的两侧是相互映射的图像,“天”中轴线的两侧是相互独立的。最后,“子”的正反两面是相同的,“日”的反面是相反的形象。

当“汉字对称艺典”遇上“对称日”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汉字”和“日本汉字”的客观对称形式是一致的,它们都具有整洁、稳定的特点,以及欣赏感和队列感。不同的是,“对称汉字”有更多的美学元素,如它美丽、多变、丰富多彩的文字,以及它自己的联想空.“对称汉字”之所以美丽,不仅是因为它的外形对称,还因为它的人文内涵不同而又包容,不同而又兼容,积极而又消极的开放性,对立而又专注,相互执著,凝重而又坚定,温雅在宁静中运动,虚实立体共存,对立统一的辩证美。

当“汉字对称艺典”遇上“对称日”

对称作为美的一种形式,不仅是客观世界在主观意识中的动态反映,也是人与自然统一的规律、动能和必然。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对称的。组成世界的物质、分子、质子、中子、粒子和较小的量子是对称的,量子的纠缠也是对称的。人体是对称的,人的四肢、五官和大脑是对称的;建筑是对称的,从植物的花瓣、昆虫和鸟类的翅膀到天地、方位、季节、天体和宇宙。宏观和微观是对称的,人们的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也是对称的。可以看出,对称与平衡不仅是一个物质世界,也是一个微观世界和哲学范畴。"外面大,里面小."对称不是无处不在的,因为大小、客观本质和意识形态。

当“汉字对称艺典”遇上“对称日”

2020年2月2日的《汉字对称艺术码》相遇是一次冒险,一次古今相遇,一次千年相遇,一次吉祥的相遇!

让中国的《汉字对称艺术规范》在20200202年相遇的瞬间,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卓越、伟大和深刻,体会到有崇高理想的人抓住每一天,不辜负追求的精神,祈求更美丽的汉字,更耀眼的民族智慧,更和谐、吉祥、幸福的人生!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当“汉字对称艺典”遇上“对称日”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15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