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782字,读完约12分钟
当地时间2019年2月14日至17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元宵节和2019雪窦山海外弥勒文化节将在意大利普拉托举行,这是弥勒文化得到越来越多外国朋友认可和喜爱的具体体现。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魏道如在《弥勒文化及其全球共享价值》一书中认为,弥勒化身的形象及其优秀的精神资源具有很强的国际适应性,弥勒文化蕴含着慈悲与关怀、众生平等、宽容与和平、和谐与友好、开放与乐观等超越历史、国界和民族的思想和理念。
奉化雪窦山弥勒佛(来源:凤凰网佛教)
经过中国文化的改造、筛选和丰富,弥勒文化比古代印度的原始弥勒信仰内容更丰富、适应性更强、更世俗化。在中国,它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妇孺皆知。中国的弥勒信仰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宽容、善良、智慧、幽默和幸福的精神,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现实生活的真诚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殷切期望。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些充满正能量的精神内容远远超出了宗教信仰的范畴,在维护家庭和谐和社会和谐邻里关系中发挥了作用,在调节个体心理状态和提高精神生活质量中发挥了作用。在作为佛陀化身的中国弥勒文化广为流传的1000多年间,许多人认为自己从弥勒文化中找到了解脱的智慧,吸收了知识和营养,感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提高了道德修养。
在古代,弥勒佛的化身形象,连同其优秀的精神资源,不仅逐渐传播到中国各族人民,而且传播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许多地区,其强大的国际适应性也逐渐显现出来。在现代,弥勒文化传播到欧洲和美国,在最近几十年,弥勒文化真的传播到了全世界。特别是2008年以来的十年间,以宁波奉化雪窦山为主要基地,弥勒文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十年来,雪窦山与四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文化交流访问,雪窦山的中国弥勒佛文化在尼泊尔、柬埔寨等国家定居。弥勒的形象被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认可和喜爱。弥勒化身被称为“快乐佛”和“快乐中国人”;弥勒的笑脸在东方被称为“慈悲的微笑”,可以与西方的“蒙娜丽莎的微笑”相提并论。弥勒文化被誉为中国的“文化象征”。
在布袋和尚的微笑形象开始走向世界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弥勒文化所蕴含的思想和理念,如慈悲与关怀、众生平等、宽容与和平、和谐与友好、开放与乐观,这些思想和理念具有超越历史、超越国界、超越民族的宝贵价值。开发、倡导、弘扬和宣传这些优秀的精神资源,有利于在许多国家唤起人们对中国文化的情感共鸣,有利于促进和谐世界的建设,有利于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首先:同情和关怀的概念
弥勒文化中的同情和关爱之情是强烈的,并在各个方面得到贯彻。所谓“同情”,就是解决问题、困难、难题、痛苦,给别人快乐、帮助和幸福。同情要求为他人着想,反对只为自己着想。这种同情和关怀本质上是对他人无条件的关心和帮助,对他们的利益和权利的认可,以及对他们自身义务和责任的履行。“慈悲”不仅是美好愿望的体现,也是实现自己目标和成就的前提。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体现这种弥勒文化所蕴含的慈悲与关怀理念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有了这种同情和关怀,我们可以友好地对待我们的邻居,而不会变得自私、偏执和极端、封闭和排外,也不会积累仇恨。同情和关怀是不同国家人民交流中不可或缺的情感,是不同宗教、民族和文明之间实现对话和交流以及相互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这也是世界各国和谐共处、携手共进、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前提。只有带着同情和关怀的情感,各国人民才能实现情感交流和共鸣。
第二:所有人平等的概念
在主要宗教中,佛教强调所有人的平等,并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所有关系时贯彻平等的概念。佛教最响亮的口号和行动是:“众生平等,无人能敌。”在弥勒文化中,倡导信徒之间的平等是一个重要而突出的内容。弥勒佛从普通人到佛陀弟子,到大乘菩萨,再到未来的佛陀的过程,宣扬信徒和信徒之间的平等,即人和上帝之间的平等。今天,当我们处理、对待和理解人、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当然应该体现平等的概念。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主张,所有国家,无论大小、贫富,无论处于何种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都应该在国际舞台上享有平等的地位,不应该被划分为优等和劣等,不应该被某个国家列为优先或不优先。因此,在弥勒文化中倡导平等理念完全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对于协调国家关系、维护世界和平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第三:宽容、和平、和谐和友好的概念
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国的崛起是通过和平手段实现的,这不是一个宣传口号,而是历史的必然。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弱肉强食”将从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处理国家、民族和宗教之间的关系中淡出。为了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生活的繁荣,我们应该发展生产力,通过创新科技和发展经济来创造新的财富,而不是通过军事征服或暴力掠夺。在这个历史发展阶段,弘扬弥勒文化中的宽容、和平、和谐、友爱的理念是非常重要和有价值的。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贯彻弥勒文化中所蕴含的这些理念,理解和处理国际事务,最大限度地求同存异,更好地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人民的利益、中国的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态度,与其他国家一道,通过合作促进发展与安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总之,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和平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冷战思维、强权政治、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正在抬头。在这种情况下,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弥勒文化中优秀的传统精神资源是非常有价值的。弥勒文化具有广泛的国际适应性,可以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弥勒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可以成为中国文化共享的精神资源。
介绍:当地时间2019年2月14日至17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元宵节和2019雪窦山海外弥勒文化节将在意大利普拉托举行
当地时间2019年2月14日至17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元宵节和2019雪窦山海外弥勒文化节将在意大利普拉托举行,这是弥勒文化得到越来越多外国朋友认可和喜爱的具体体现。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魏道如在《弥勒文化及其全球共享价值》一书中认为,弥勒形象及其优秀的精神资源具有很强的国际适应性,弥勒文化中蕴含着慈悲与关怀、众生平等、宽容与和平、和谐与友好、开放与乐观等超越历史、国界和民族的思想和理念。
奉化雪窦山弥勒佛(来源:凤凰网佛教)
经过中国文化的改造、筛选和丰富,弥勒文化比古代印度的原始弥勒信仰内容更丰富、适应性更强、更世俗化。在中国,它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妇孺皆知。中国的弥勒信仰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宽容、善良、智慧、幽默和幸福的精神,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现实生活的真诚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殷切期望。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些充满正能量的精神内容远远超出了宗教信仰的范畴,在维护家庭和谐和社会和谐邻里关系中发挥了作用,在调节个体心理状态和提高精神生活质量中发挥了作用。在作为佛陀化身的中国弥勒文化广为流传的1000多年间,许多人认为自己从弥勒文化中找到了解脱的智慧,吸收了知识和营养,感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提高了道德修养。
在古代,弥勒佛的化身形象,连同其优秀的精神资源,不仅逐渐传播到中国各族人民,而且传播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许多地区,其强大的国际适应性也逐渐显现出来。在现代,弥勒文化传播到欧洲和美国,在最近几十年,弥勒文化真的传播到了全世界。特别是2008年以来的十年间,以宁波奉化雪窦山为主要基地,弥勒文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十年来,雪窦山与四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文化交流访问,雪窦山的中国弥勒佛文化在尼泊尔、柬埔寨等国家定居。弥勒的形象被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认可和喜爱。弥勒化身被称为“快乐佛”和“快乐中国人”;弥勒的笑脸在东方被称为“慈悲的微笑”,可以与西方的“蒙娜丽莎的微笑”相提并论。弥勒文化被誉为中国的“文化象征”。
在布袋和尚的微笑形象开始走向世界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弥勒文化所蕴含的思想和理念,如慈悲与关怀、众生平等、宽容与和平、和谐与友好、开放与乐观,这些思想和理念具有超越历史、超越国界、超越民族的宝贵价值。开发、倡导、弘扬和宣传这些优秀的精神资源,有利于在许多国家唤起人们对中国文化的情感共鸣,有利于促进和谐世界的建设,有利于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首先:同情和关怀的概念
弥勒文化中的同情和关爱之情是强烈的,并在各个方面得到贯彻。所谓“同情”,就是解决问题、困难、难题、痛苦,给别人快乐、帮助和幸福。同情要求为他人着想,反对只为自己着想。这种同情和关怀本质上是对他人无条件的关心和帮助,对他们的利益和权利的认可,以及对他们自身义务和责任的履行。“慈悲”不仅是美好愿望的体现,也是实现自己目标和成就的前提。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体现这种弥勒文化所蕴含的慈悲与关怀理念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有了这种同情和关怀,我们可以友好地对待我们的邻居,而不会变得自私、偏执和极端、封闭和排外,也不会积累仇恨。同情和关怀是不同国家人民交流中不可或缺的情感,是不同宗教、民族和文明之间实现对话和交流以及相互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这也是世界各国和谐共处、携手共进、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前提。只有带着同情和关怀的情感,各国人民才能实现情感交流和共鸣。
第二:所有人平等的概念
在主要宗教中,佛教强调所有人的平等,并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所有关系时贯彻平等的概念。佛教最响亮的口号和行动是:“众生平等,无人能敌。”在弥勒文化中,倡导信徒之间的平等是一个重要而突出的内容。弥勒佛从普通人到佛陀弟子,到大乘菩萨,再到未来的佛陀的过程,宣扬信徒和信徒之间的平等,即人和上帝之间的平等。今天,当我们处理、对待和理解人、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当然应该体现平等的概念。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主张,所有国家,无论大小、贫富,无论处于何种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都应该在国际舞台上享有平等的地位,不应该被划分为优等和劣等,不应该被某个国家列为优先或不优先。因此,在弥勒文化中倡导平等理念完全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对于协调国家关系、维护世界和平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第三:宽容、和平、和谐和友好的概念
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国的崛起是通过和平手段实现的,这不是一个宣传口号,而是历史的必然。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弱肉强食”将从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处理国家、民族和宗教之间的关系中淡出。为了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生活的繁荣,我们应该发展生产力,通过创新科技和发展经济来创造新的财富,而不是通过军事征服或暴力掠夺。在这个历史发展阶段,弘扬弥勒文化中的宽容、和平、和谐、友爱的理念是非常重要和有价值的。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贯彻弥勒文化中所蕴含的这些理念,理解和处理国际事务,最大限度地求同存异,更好地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人民的利益、中国的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态度,与其他国家一道,通过合作促进发展与安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总之,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和平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冷战思维、强权政治、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正在抬头。在这种情况下,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弥勒文化中优秀的传统精神资源是非常有价值的。弥勒文化具有广泛的国际适应性,可以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弥勒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可以成为中国文化共享的精神资源。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国际范”十足的弥勒文化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16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