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090字,读完约13分钟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鼓励和引导人才流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单位的决策部署,更好地为扶贫和农村振兴服务,四川省近期围绕“吸引和留住人才”这一关键环节,出台了《四川省鼓励和引导人才流向基层单位的十项措施》,打造一支留得住、打得住的基层人才队伍。

四川出台10条措施 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

引用:省市机关和事业单位招聘或聘用,基层工作经验成为“硬杠杆”

“十大基层人才”借鉴推进基层公务员选拔任用的有效做法,明确提出了省市机关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基层工作资格制度。“着力形成基层人才和干部的用人导向,营造基层人才流入的‘洼地’”。省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坚持在基层招聘省市公务员。“10名基层人才”明确,除急需的专业选调生和个别特殊岗位外,所有省级机关招聘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的人员;市级机关应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的人员中抽出专门名额进行招聘;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应当安排其在就业后5年内到基层锻炼2年。加大引进“双一流”大学急需的专业优秀毕业生的力度,支持基层单位降低公务员门槛。

四川出台10条措施 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

新机构人员实行基层工作经验制度。据报道,除了公开招聘硕士以上学位、按规定评估招聘、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部门引进高层次、急需的人才外,省市事业单位还公开招聘其他专业技能和管理岗位。原则上,应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的人员中招聘;因工作需要,经同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以公开招收应届毕业生,并须安排在就业后5年内到基层锻炼2年。

四川出台10条措施 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

鼓励大学生服务基层项目人员留在当地。“十大基层人才”提出,每年定向考试的比例一般应达到当年公务员考试计划的15%左右,乡镇公务员定向考试的比例一般应达到30%。服务期满并经考核合格的,可以直接考核录用到服务所在地的乡镇机构;在少数民族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贫困县的服务,可以直接到服务所在地的县乡机构进行评估和招聘。2018年,四川省共招募了1627名基层大学生志愿参加“三支一扶”计划、农村特岗教师、大学生志愿到西部贫困县服务计划,直接招募了859名服务期满后通过考试的人员。

四川出台10条措施 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

教育: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分四个计划培养土壤专家和田秀才

要注意引进紧缺人才,同时培养本地人才,形成“两手抓、两手硬”的强大合力。因此,紧紧围绕农村振兴和持续稳定扶贫的需要,四川省转变了人才培养的重点,制定了建设一支不可流失的地方人才队伍的综合政策。

为了引导更多的本土人才回国就业创业,“十个基层人才”提出,四川省将在五年内实施“四大工程”,即本土大学生定向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和村一级后备力量培养,培养紧缺专业本科生1万人、典型返乡创业农民工1万人、新型职业农民1万人、村一级后备干部10万人,以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活力和人才凝聚力。

四川出台10条措施 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

在培训方面,四川省将实施“一村一童”、“一村一医”、“一乡一名全科医生”、“一户一名技术专家”的培训,并在五年内轮流培训所有的学前村级教师,使贫困县在职乡村医生能够全面参加培训并通过考试,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配备一名全科医生,帮助每个贫困家庭至少一名劳动力掌握就业技能。

四川出台10条措施 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为了增强基层的“造血”功能,四川省紧紧围绕基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领域,特别是工业扶贫项目,开展“科技扶贫里程”活动。每年协调选拔1000多名科技专家和技术推广人员,以“人才+项目”的形式,结对帮扶,在基层开展对口技术指导和群体咨询服务。

四川出台10条措施 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

用途:鼓励基层建立“候鸟式”人才工作站,建立人才情报援助与合作机制

省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层高端人才尤其稀缺,因此要坚持不求一切,但求用的理念,积极引导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到基层开展技术服务。

对此,“10个基层人才”提出,四川省将实行灵活的人才引进和使用模式,鼓励基层设立“候鸟”人才工作站,合作建设现代工业园区和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实行双向兼职、联合就业、人才站等人才引进和使用模式,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基层转化成果、创新创业。

四川出台10条措施 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

针对教育、卫生等重点行业,四川省还将建立人才智力援助机制,推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革命老区每个县至少有一所大学、一个科研单位、一个医疗卫生机构、一个国有企业和一个金融机构与之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实现内地中小学校和三级医院对贫困县对口支援的全覆盖。同时,在教育和卫生行业,“市帮带县”、“县帮带乡”和“乡帮带村”,积极开展人才“传承帮扶”。

四川出台10条措施 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

四川省还将充分利用东西部扶贫合作机制,深化全省全区扶贫工作,实施千干部援藏行动,广泛开展干部人才交流,大力派遣干部人才到彝藏地区和基层一线提供援助服务。

留下来:推进事业单位岗位适度分离,开辟基层人才测评绿色通道

如何做好基层人才的吸引、留住和使用?“10个基层人才”可以说是四川省“三留人才”具体化、政策化的有效实践。

在新机制下推进事业单位岗位与岗位的合理分离。政策很明确。四川省支持全县事业编制的整体调整和使用,对基层教育、卫生、农业、林业、科技、宣传、文化等领域和行业实行适当的岗位设置分离,对新录用的事业人员实行“县招乡用”和“县管校用”,在基层工作中享受相应的待遇。

四川出台10条措施 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

打开基层人才评价的绿色通道。四川省将建立符合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实际的人才测评机制,对论文、科研、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没有统一或严格的要求。放宽基层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期限。对于在基层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可以提前一年首次申请评估职称;在少数民族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贫困县连续工作4年以上并经考核合格的,申请中级和高级职称时,其任期可放宽1年。在教育、卫生、农业等系列中,应建立“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评价体系,所获得的专业技术职称和资格在县内或类似区县内有效。

四川出台10条措施 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

拓展基层人才成长的空空间。在乡镇专业技术岗位工作10年以上的人员,在竞争较高层次专业技术岗位时,不得受到最高层次和同级岗位数量的限制;工作满30年以上的人员,可以不受本单位岗位结构比例的限制,申报和评审较高一级职称资格。在省级“千人计划”和“天府万人计划”的评选中,应设立基层专项。在推荐、申报和评审国家和省部级人才奖励和科技项目时,要加强对基层人才的倾斜支持,营造良好的基层贡献氛围。(记者林翔宇)

四川出台10条措施 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

指南: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鼓励和引导人才流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的决策部署,更好地为扶贫和农村振兴服务,近日,四川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鼓励和引导人才流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单位的决策部署,更好地为扶贫和农村振兴服务,四川省近期围绕“吸引和留住人才”这一关键环节,出台了《四川省鼓励和引导人才流向基层单位的十项措施》,打造一支留得住、打得住的基层人才队伍。

四川出台10条措施 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

引用:省市机关和事业单位招聘或聘用,基层工作经验成为“硬杠杆”

“十大基层人才”借鉴推进基层公务员选拔任用的有效做法,明确提出了省市机关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基层工作资格制度。“着力形成基层人才和干部的用人导向,营造基层人才流入的“洼地”。省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坚持在基层招聘省市公务员。“10名基层人才”明确,除急需的专业选调生和个别特殊岗位外,所有省级机关招聘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的人员;市级机关应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的人员中抽出专门名额进行招聘;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应当安排其在就业后5年内到基层锻炼2年。加大引进“双一流”大学急需的专业优秀毕业生的力度,支持基层单位降低公务员门槛。

四川出台10条措施 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

新机构人员实行基层工作经验制度。据报道,除了公开招聘硕士以上学位、按规定评估招聘、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部门引进高层次、急需的人才外,省市事业单位还公开招聘其他专业技能和管理岗位。原则上,应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的人员中招聘;因工作需要,经同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以公开招收应届毕业生,并须安排在就业后5年内到基层锻炼2年。

四川出台10条措施 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

鼓励大学生服务基层项目人员留在当地。“十大基层人才”提出,每年定向考试的比例一般应达到当年公务员考试计划的15%左右,乡镇公务员定向考试的比例一般应达到30%。服务期满并经考核合格的,可以直接考核录用到服务所在地的乡镇机构;在少数民族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贫困县的服务,可以直接到服务所在地的县乡机构进行评估和招聘。2018年,四川省共招募了1627名基层大学生志愿参加“三支一扶”计划、农村特岗教师、大学生志愿到西部贫困县服务计划,直接招募了859名服务期满后通过考试的人员。

四川出台10条措施 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

教育: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分四个计划培养土壤专家和田秀才

要注意引进紧缺人才,同时培养本地人才,形成“两手抓、两手硬”的强大合力。因此,紧紧围绕农村振兴和持续稳定扶贫的需要,四川省转变了人才培养的重点,制定了建设一支不可流失的地方人才队伍的综合政策。

为了引导更多的本土人才回国就业创业,“十个基层人才”提出,四川省将在五年内实施“四大工程”,即本土大学生定向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和村一级后备力量培养,培养紧缺专业本科生1万人、典型返乡创业农民工1万人、新型职业农民1万人、村一级后备干部10万人,以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活力和人才凝聚力。

四川出台10条措施 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

在培训方面,四川省将实施“一村一童”、“一村一医”、“一乡一名全科医生”、“一户一名技术专家”的培训,并在五年内轮流培训所有的学前村级教师,使贫困县在职乡村医生能够全面参加培训并通过考试,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配备一名全科医生,帮助每个贫困家庭至少一名劳动力掌握就业技能。

四川出台10条措施 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为了增强基层的“造血”功能,四川省紧紧围绕基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领域,特别是工业扶贫项目,开展“科技扶贫里程”活动。每年选拔1000多名科技专家和技术推广人员,以“人才+项目”的形式,结对帮扶,在基层开展对口技术指导和群体咨询服务。

四川出台10条措施 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

用途:鼓励基层建立“候鸟”人才工作站,建立人才情报援助与合作机制

省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层高端人才尤其稀缺,因此要坚持不求一切,但求用的理念,积极引导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到基层开展技术服务。

对此,“10个基层人才”提出,四川省将实行灵活的人才引进和使用模式,鼓励基层设立“候鸟”人才工作站,合作建设现代工业园区和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实行双向兼职、联合就业、人才站等人才引进和使用模式,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基层转化成果、创新创业。

四川出台10条措施 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

针对教育、卫生等重点行业,四川省还将建立人才智力援助机制,推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革命老区每个县至少有一所大学、一个科研单位、一个医疗卫生机构、一个国有企业和一个金融机构与之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实现内地中小学校和三级医院对贫困县对口支援的全覆盖。同时,在教育和卫生行业,“市帮带县”、“县帮带乡”和“乡帮带村”,积极开展人才“传承帮扶”。

四川出台10条措施 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

四川省还将利用好东西部扶贫合作机制,深化全省全地区援助工作,实施千人援藏行动,广泛开展干部人才交流,大力派遣干部人才到彝藏地区和基层一线提供援助服务。

留下来:推进事业单位岗位适度分离,开辟基层人才测评绿色通道

如何做好基层人才的吸引、留住和使用?“10个基层人才”可以说是四川省“三留人才”具体化、政策化的有效实践。

在新机制下推进事业单位岗位与岗位的合理分离。政策很明确。四川省支持全县事业编制的整体调整和使用,对基层教育、卫生、农业、林业、科技、宣传、文化等领域和行业实行适当的岗位设置分离,对新录用的事业人员实行“县招乡用”和“县管校用”,在基层工作中享受相应的待遇。

四川出台10条措施 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

打开基层人才评价的绿色通道。四川省将建立符合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实际的人才测评机制,对论文、科研、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没有统一或严格的要求。放宽基层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期限。对于在基层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第一次申请评估职称可以提前一年;在少数民族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贫困县连续工作4年以上并经考核合格的,申请中级和高级职称时,其任期可放宽1年。在教育、卫生、农业等系列中,应建立“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评价体系,所获得的专业技术职称和资格在县内或类似区县内有效。

四川出台10条措施 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

拓展基层人才成长的空空间。在乡镇专业技术岗位工作10年以上的人员,在竞争较高层次专业技术岗位时,不得受到最高层次和同级岗位数量的限制;工作满30年以上的人员,可以不受本单位岗位结构比例的限制,申报和评审较高一级职称资格。在省级“千人计划”和“天府万人计划”的评选中,应设立基层专项。在推荐、申报和评审国家和省部级人才奖励和科技项目时,要加强对基层人才的倾斜支持,营造良好的基层贡献氛围。(记者林翔宇)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四川出台10条措施 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16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