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78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开始清理新加坡?
特约记者王军
7月中下旬,在南海仲裁案和萨德关于进入韩国的激烈讨论都结束后,互联网突然被“中国开始清理新加坡”的话题砸了。新闻一播出,就吸引了各行各业的新闻媒体争相报道,到处求证。这个话题是由“在泰国开凿运河”引出的。这个项目并不陌生。早在10年前,中国就与泰国就该项目进行了谈判,最终由于新加坡的干预而被搁置。现在,这个项目再次被提及,它的真实性需要研究。几天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告诉媒体,中国政府没有计划参与这个项目。同时,泰国官员也否认了这一消息。双方的言论不可避免地会令各行各业的人失望,但“在泰国挖运河”真的已经消失了吗?毕竟,国家大事在签字盖章之前是不会公开的。此外,中国目前奉行的“一带一路”战略与“挖泰运河”不谋而合,目标一致。

邓小平于1978年访问了新加坡
泰国运河开挖与新加坡之间的关系[/s2/]
新加坡由60多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718.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200多海里。新加坡人口很少,大约有400万人口,其中100万是流动人口。这样一个国家有明显的优势和劣势。新加坡是一个天然的转运港,它有一个深水港来停靠大型船队;加上新加坡靠近其他港口城市;此外,新加坡港是一个自由贸易港,所以转运不需要手续费和税。此外,需要补充的是,马六甲海峡毕竟是印度洋进入太平洋的堡垒。多种优势的融合使马六甲海峡成为与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并存的国际港口,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作为马六甲海峡的管理者,新加坡迅速成为东亚的金融和贸易中心,“亚洲四小龙”之一和发达国家之一。

在马六甲海峡之前,中国上海港是亚洲的转运港,也是亚洲的商业和金融中心。然而,由于上海港大陆架地形的内在限制和改革前计划经济的后天制约,上海港衰落了,从而间接取得了新加坡的国际港口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六甲海峡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港口,因为亚洲没有任何其他港口可以与马六甲海峡相比,从而促成了马六甲海峡在亚洲的专属地位。

那么,“开凿泰国运河”,即凯拉运河,恰恰是为了打破马六甲海峡的专属地位。
凯拉运河开通后,东盟贸易区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将不再通过马六甲海峡,航程将至少缩短约1200公里,节省2至5天的航运时间;以10万吨油轮为例,它可以节省35万美元的运费 ,为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物流和货运节省了大量的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

克拉运河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广东、福建、上海、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也有利于大陆加强与东南亚、中东、非洲和欧洲国家的贸易,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的“一个地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在美国“重返亚太”的政策下,美国和新加坡有着密切的军事合作。一旦中美发生冲突,中国大陆80%的石油进口必须经过的马六甲海峡就会被美国封锁,这相当于切断了中国大陆的经济命脉。然而,克拉运河的开通有助于大陆摆脱这一困境,东南亚的战略格局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尽管凯拉运河投资巨大,但收效缓慢,这对中国来说绝对是好事。然而,这对新加坡是有害的。新加坡主要依靠港口、转口贸易(包括货物转运和相应的金融服务)和石化工业(船舶石油供应)来赚钱。如果超过80%的船只停止停靠新加坡,新加坡的港口将被遗弃,新加坡的经济将被摧毁。如果中国的举动不是针对新加坡,即使是中国人自己也不会相信。这就是互联网上流传的“中国开始清理新加坡”等话题的来源。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中国开始收拾新加坡?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1689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