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46字,读完约2分钟
7月3日,德国《明镜》周刊(Der Spiegel)发表了一篇由驻中国记者伯恩哈德·詹德(bernhard Zander)和编辑伊莎贝拉·赖切特(Isabella Reichert)撰写的文章,题目是“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为何与中国争吵?根据这篇文章,英国对香港说三道四无非是试图转移人们对就业危机的注意力,但激怒北京是不明智的。文章摘录如下:

英国帮助前“香港臣民”摆脱危机并非完全无私。然而,在香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问题上,北京处于有利地位。
对英国政府来说,在COVID-19爆发危机和艰难的英国退出欧盟谈判之间,即使没有香港争端,也有足够的事情可做。然而,对约翰逊政府来说,香港争端只是提供了一个机会,让它在其他政策领域无法取得重大进展的情况下展示自己的表现。英国人认为这一争端违反了中国的平等伙伴关系——他们完全高估了自己在香港的实际影响力。

从内部事务的角度来看,英国政府的做法至少可能被证明是精明的,它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转移人们对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就业市场危机的注意力。
英国退出欧盟运动的核心承诺之一是控制移民。后续政策,如模仿澳大利亚积分制度的移民模式,还远未成熟。同时,考虑到近年来的不稳定因素,外国劳工纷纷离开英国。
他们留下的缺口将会给英国的经济和公共事务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尤其是对由国家卫生服务局领导的英国医疗卫生系统。
如今,多达300万的香港人和他们的家人是以大公无私的姿态被介绍进来的,他们获得了工作许可证,这将能够填补许多空缺,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混乱的英国退出欧盟所造成的损失。
根据中国政府的说法,伦敦承诺在香港、回归和中国之前不给予英国国民(海外)护照持有人居留权,现在它改变了政策,这严重违背了它的承诺。
约翰逊的前任大卫·卡梅伦致力于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当时,两国喊出了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这种情况现在可能会在香港争端中急转直下。从北京以前对待其他愤怒国家的方式,我们可以想象大英帝国的人民接下来会等待什么。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英国政府被德媒“打脸”:操弄香港议题原来暗藏私心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1693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