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218字,读完约11分钟

描述:印度国防部长西塔拉曼出席了拉达克一座战略大桥的落成仪式。

在印度本月初公布的新财年预算中,阿鲁纳恰尔邦(即中国西藏南部)西山口隧道项目成为印度媒体的热门话题之一。它被认为是“印度对中国的举动”,因为这条隧道直接通向达旺地区,达旺地区被称为“中国通往西藏南部的门户”。自去年中印东朗对峙以来,“印度加强印中边境基础设施”等新闻成为印度舆论关注的热点,多年未解决的“边境基础设施建设缓慢”问题也受到印度各界的关注。过去,由于担心中国军队会在战时利用印度修建的公路快速向内地推进,印度军方曾反对实施边境工程。一些观察家说,最近的这些行动代表着印度决策者和军方思维模式的彻底改变。印度正在实施哪些主要的边境项目?它的基础设施能力强吗?

从“焦土政策”到疯狂基建,“三哥”在中印边境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隧道、高速公路、战略桥梁、“模范村”...

印度正在迅速推进这些重大边境项目

这只是印度计划在中国西藏南部达旺地区附近的西山口修建一条隧道的大型隧道项目之一。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印度正在考虑在边境地区挖掘至少17条隧道,总长度近100公里。

过去几个月,印度公布了一系列边境基础设施计划。今年元旦,印度内政部长在向当地军队表示慰问时说,印度正在实施一个特别项目,旨在使边境控制线印度一侧的所有哨所都可以通行。据印度《德干先驱报》2月3日报道,印度财政部最新预算将拨款21.832亿卢比(约合2.15亿元人民币)在喜马拉雅山修建近200公里的公路。印度还将在古吉拉特邦和旁遮普省建造“高科技侦察设备”,根据具体效果,这些设备将扩展到其他地区。

从“焦土政策”到疯狂基建,“三哥”在中印边境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去年底,印度在中国西藏南部先后修建了两座战略桥梁,印度媒体称这只是边境公路建设局修建的410座桥梁中的一小部分。在这410座桥梁中,有144座计划在阿鲁纳恰尔邦(中国西藏南部)修建。此外,2002年启动的73个“中印边境战略高速公路计划”也要求加快实施。在73条道路中,印度军方负责46条,内政部负责27条。

从“焦土政策”到疯狂基建,“三哥”在中印边境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除了修建道路和桥梁,印度政府还表示,将对边境驻军情况采取行动。据报道,在拉达克地区正在建造一个实验性的岗位样本,它将利用太阳能储存电能,以确保室内温度在晚上达到15摄氏度,并可以洗个热水澡。如果名为“恒温站”的新驻军成功测试,它将在许多边境站推广。

从“焦土政策”到疯狂基建,“三哥”在中印边境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作为“改善”阿鲁纳恰尔邦(中国西藏南部)中印边界安全局势的努力的一部分,印度中央政府还计划在当地修建约50个“示范村”,为当地居民提供医疗和学校等现代设施。这一“边境地区发展计划”旨在开发人口稀少的争议边境地区的村庄和定居点。《今日印度》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这些村庄将帮助我们建设安全的基础设施……它们可以成为印度主权的象征。”

从“焦土政策”到疯狂基建,“三哥”在中印边境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过去几年,印度边境工程建设的速度明显加快。根据《印度时报》,从2014年到2015年,在印度实际控制线的印度一侧仅完成了107公里的道路挖掘,从2016年到2017年,完成了147公里。同期,路面铺设工作从174公里增加到233公里。最近,印度行动的加速与其受到东朗对峙事件的刺激有关。

从“焦土政策”到疯狂基建,“三哥”在中印边境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去年11月底,印度媒体披露,印度陆军工程兵团大规模购买工程设备,包括100多台最先进的挖掘机和山地切割设备。不久之后,印度在位于印中边境的乌塔拉坎德启动了一项道路修复行动。这条公路的竣工日期自2008年以来一直被推迟。东朗事件后,印度决定在2017年迁移边境居民,并在2019年完成建设。

从“焦土政策”到疯狂基建,“三哥”在中印边境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印度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印中边境实际控制线沿线印度军队的作战需要。为此,印度军队调整了未来五年的战略计划,重点是加强基础设施,包括改善道路和后勤,以及增强战斗力。印度国防部长西塔拉曼曾表示,他在任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印度的军事现代化,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军事现代化的重中之重。

从“焦土政策”到疯狂基建,“三哥”在中印边境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一位访问中印边界中方的军事专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他看来,印度在边境地区拥有比中国更好的基础设施和更多的军队。近年来,印度投入大量资金在边境建设直升机着陆点和公路,主要是在藏南,尤其是日益完善的公路建设,对加快印度军队的机动性和控制藏南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也使印度军队对边境地区事件的反应比中方更快,其后勤保障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从“焦土政策”到疯狂基建,“三哥”在中印边境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这位军事专家说:“印度对边境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正在增加,完工程度也在提高。”但是,印方在建设中暴露出两个问题:一是“雷声大雨点小”,政府和军方承诺投资不到位,“言行不一”;第二,道路质量一般,比人们想象的要差。

从“焦土政策”到疯狂基建,“三哥”在中印边境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格言:“努力工作可以成就一切”:形象:“无能和腐败”[S2/]

印度的主要基础设施力量“无法掩饰的痛苦”[S2/]

“15年后,73条拟建的中印边境公路中只有27条已经完工...更不用说14条铁路计划从西向东穿越中印边界,这是一个遥远的梦想。”这是去年8月《印度时报》网站上的一篇报道,充满了遗憾和无奈。文章说,在中印边界实际控制线的另一边,西藏已经建成了密集的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空军事基地、雷达站和各种后勤保障设施,足以支持30个师约45万人的军事部署。

从“焦土政策”到疯狂基建,“三哥”在中印边境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除了73条战略公路,印度媒体对遥远的铁路建设计划更加痛心。2010年,印度决定在与中国、巴基斯坦和尼泊尔的边境地区修建28条战略铁路线,其中14条被认为对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然而,这些铁路还没有开工。印度快报的标题是:“没有铁路边界:缺少的战略联系。”印度和中国的基础设施,尤其是铁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焦土政策”到疯狂基建,“三哥”在中印边境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印度媒体以中国为背景关注边境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展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做法,这导致一些西方媒体用“竞争”来描述中印边境附近的基础设施。任何了解印度的人都知道,印度擅长制定计划,但往往无法实施。印度《第一邮报》称,印度实施大规模计划的记录不佳,尽管这取决于军事考虑,但改善边境基础设施的进展仍落后于计划。

从“焦土政策”到疯狂基建,“三哥”在中印边境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实际上,两国都觉得对方的边境基础设施建设得很好。”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印度觉得解放军即使在冬天也能在边防哨所进行清洗。热水澡,吃青菜;中国军方认为,印度机场靠近边境,因此可以在短时间内起降战斗机,中国也需要密切关注军民两用基础设施的建设。然而,印度的道路质量无法与中国相比。“西藏日喀则至亚东的公路质量明显好于印度。”

从“焦土政策”到疯狂基建,“三哥”在中印边境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印度一度破败的基础设施正在好转,但仍远不及中国。”英国《经济学家》称,中国的发展速度更快,而印度的体制使其难以获得土地。文章提到,印度审计机构在2016年发表了一份报告,为负责修建战略公路的边境公路建设局描绘了一幅“无能和腐败的画像”。当时,计划在2012年完工的61条道路中,只有36%完工。

从“焦土政策”到疯狂基建,“三哥”在中印边境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这是印度边境基础设施的主要力量——边境公路建设局无法掩饰的痛苦。该机构隶属于印度国防部。自1960年成立以来,它主要负责印度北部和东北部边境地区的道路基础设施。这个工程单位一年到头都在深山、密林和冰雪中工作,已经成为印度军队中死亡率最高的部门。该局局长Badani曾在一次会议上描述他的下属们疲惫不堪的生活:他不得不中断与家人的联系,一年到头忍受着高压和孤独,在荒凉的山区呆了两三年。在这样的环境下,甚至推土机的使用寿命也只有预期的1/3。

从“焦土政策”到疯狂基建,“三哥”在中印边境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努力工作可以成就一切”,边境公路建设局奉行这句格言,但现实是痛苦的。根据印度媒体的总结,导致边境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的因素很多,如预算有限、官僚主义严重、腐败猖獗、高海拔地区地质复杂、环境保护审批程序繁琐以及从部落获取土地困难等。此外,印度各界也质疑这一制度执行不力背后的其他因素。

从“焦土政策”到疯狂基建,“三哥”在中印边境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从“焦土”到疯狂的基础设施

[/s2/]面对中国,印度的心态是“不健康的”

"印度能通过努力赶上中国在边境的大规模建设吗?"印度《第一邮报》2月2日称,有必要回顾一段历史。1962年,印度因战败而蒙羞。此后,印度领导层对中国的态度是防御性的,最明显的表现是在边境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犹豫不决。他们担心一旦新公路完工,中国军队会很快前进到印度的心脏地带。

从“焦土政策”到疯狂基建,“三哥”在中印边境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印度修建73条战略性公路的计划是在上世纪末提出的。在《印度的军事计划:野心、军备和影响》一书中,皇家联合服务研究所的研究员沙沙克·乔希(Shashank Josh)提到,2006年,印度政府批准了该计划,推翻了早先关于不修建此类道路以避免被中国军队使用的想法。1959年,在中印战争爆发之前,印度领导层决定禁止在中印边界30英里范围内修建道路和机场。

从“焦土政策”到疯狂基建,“三哥”在中印边境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印度在中印边境的基础设施建设被自己推迟了."林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1962年战争中,印度认为中国军队之所以能迅速进入印度,与边境地区修建的道路有关,因此印度采取了“焦土”政策,而不是在边境地区修建道路和基础设施,机场被放弃。

从“焦土政策”到疯狂基建,“三哥”在中印边境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一些印度人看来,这种思想仍然存在于国防机构的强大派系中。数据显示,2009年,印度边境公路建设局所需的3500吨材料和设备中,只有400吨实际到位。一些分析人士表示,这种牺牲在前、制约在后的局面,源于印度有意削弱边境地区(包括基础设施)发展的长期战略思维。

从“焦土政策”到疯狂基建,“三哥”在中印边境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边境地区的落后发展反过来影响基础设施。《环球时报》记者去年访问印度大吉岭时发现,印度各界高度重视的“咽喉要道”——西里古里走廊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远不及中国县级城市。一些当地人说,西里古里的道路重建工程已经持续了近十年,承包商已经换了几批,但仍没有完工的迹象。

从“焦土政策”到疯狂基建,“三哥”在中印边境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与破败的城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军营到周围的道路甚至辅助娱乐设施,郊区军营更像是世外桃源。根据当地的指南,士兵富民贫的情况在这个地区已经存在。让印度舆论乐观的是,莫迪上台后,将对边境地区发展的新认识提上日程,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快和加强边境基础设施建设,旨在确保战略通道的畅通,改变当地人羡慕中国人生活的尴尬局面。

从“焦土政策”到疯狂基建,“三哥”在中印边境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一些学者认为,由于各种原因,印度的道路建设缓慢,但印度计划的边境项目与其说是为了建设基础设施,不如说是为了加强战场建设。这是问题的关键。

去年东朗发生冲突后,印度媒体惊讶地发现,数千名中国士兵驻扎在被大雪封闭的东朗地区,相应的建筑、仓库甚至小卖部随处可见。对印度来说,整体基础设施水平不可能迅速提高,而如何有效地提高军事实力比例已经成为另一种选择。印度快报1月中旬报道称,印度计划向边境增派15个营的兵力。

从“焦土政策”到疯狂基建,“三哥”在中印边境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上述中国军事专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印度已经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那时候故意削弱边境基础设施,到疯狂地启动各种项目。这反映了印度的不健康心态,它对中国的过度警惕不利于增进两国间的相互信任。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从“焦土政策”到疯狂基建,“三哥”在中印边境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17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