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12字,读完约3分钟
[环球网记者王欢]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肯尼亚举行的非洲发展会议(ticad)上提出了新的外交战略,表明了日本重视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的非洲的政策。日本共同社认为,安倍行动的目的是争取非洲的支持,扩大贸易和投资,以便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然而,由于带头援助非洲的中国的抵制,围绕这个“大有希望的大陆”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

安全理事会改革是日本和非洲的共同目标吗?
“每个人都有要求国际社会进一步反映自己想法的自然权利。改革联合国安理会是日本和非洲的共同目标。”安倍在27日对非洲国家元首发表的主旨演讲中呼吁就安理会改革进行合作。在联合国的193个会员国中,有54个非洲国家,约占30%,是一支重要的力量。日本政府高级官员强调:“在加入世贸组织问题上,加强与非洲的合作是不可或缺的。”

据共同社报道,新战略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培养人才,将亚洲经济增长显著的“成功经验”传播到非洲,从而促进该地区的整体稳定和繁荣。在安倍的讲话中,他使用了“重视自由、法治和市场经济”和“使(印度洋)成为一个和平有序的海洋”等表述,或者有意遏制中国。这篇演讲有它的背景。据日本政府消息来源称,在东京会议为争取通过《内罗毕宣言》而举行的事先磋商中,日本提到,一些国家在安全理事会改革时提出了反对意见,这使得协调变得困难。日方没有掩饰自己的愤怒,称“中国支持的国家提出了反对意见。”

重视质量而不是数量
据共同社报道,安倍倡导的“高质量基础设施”不过是为了制衡中国。来自约70家日本公司的约200人参加了东京会议和相关活动。日本领导的东京会议始于1993年,是非洲发展协议的先驱。日本外务省将其定位为“冷战结束后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一次机会。”

但是20年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日本公众舆论普遍认为,不可否认的是,日本现在已经被中国超越,中国正瞄准矿产资源,进军非洲。可以说,日本对“质量”的强调也反映了日本在“数量”上落后于中国的现实。
共同社还表示,中国也在“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基础上加强与苏丹和其他国家的关系。尽管进入非洲的中国企业与其他国家的当地人之间的摩擦频繁,但作为非洲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国以其巨大的企业规模,不断增强自身的生存意识。

一位来自日本基础设施公司的人士表示:“现在是非洲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了。”
报告称,为了与拥有常任理事国最终否决权的中国竞争,日本希望获得非洲国家的压倒性支持,以实现安理会改革,但未能如愿。在2005年联合国大会上,由日本、德国、巴西和印度组成的四国集团提议增加六个常任理事国,其中两个从非洲联盟(非盟)成员国中选出。然而,否决权和非盟之间的分歧,加上中国的反对,最终变成了一个废物。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日媒:日本“入常”将遇阻力 非洲新战略或与中国苦战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1841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