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64字,读完约3分钟

随着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的喧嚣逐渐平息,一系列东盟外长会议在老挝万象举行。几乎难以产生的东盟外长会议联合公报顺利发布。人们普遍注意到,联合公报没有直接提到南海仲裁案,该案成功地阻止了一些国家利用该案。这也反映了东盟共同体建设的成功:

东盟共同体建设的成功之道

——求同存异。中国只和几个东盟成员国有争议。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是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共同利益。这就是为什么文莱倡导的“双轨思维”得到了中国的积极响应。东盟外长会议的成功在于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不被个别国家所左右。东南亚一体化建设的成就还在于坚持求同存异——建立东盟共同体,同时保持各国对南海问题的不同态度。老挝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新加坡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协调国,实现了趋同和同化,正确把握了中国与东盟的共同利益和方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

东盟共同体建设的成功之道

-一步一步。如果家里有成千上万的东西,重要的是先来。构建东盟共同体,必须实现共同体目标,消除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一体化,让东盟继续引领东亚一体化进程。出于这个原因,先简单后困难。南海问题不能一蹴而就,东盟倡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是当前的大局,完全可以引领新一轮全球贸易和投资规则。因此,中国积极参与和推动rcep谈判,这再次表明中国是积极支持东南亚一体化的最大国家。中国还积极推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缔结和实施,并积极参与《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进程。不幸的是,美国作为一个域外大国和该地区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没有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行为守则》的谈判,也不是南海主权争端的一方。然而,它利用自己的利益,与日本和澳大利亚等盟友联合,不断破坏南中国海的和平与稳定。就连新的菲律宾政府也已经看透了这一点,不愿意成为美国的爪牙。

东盟共同体建设的成功之道

-知行合一。贯彻求同存异、循序渐进的原则,关键是要做到知行合一。要实现知行合一,必须排除干扰,不要忘记整合的初衷,把握东盟与中国合作的大局。为了促进东盟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了东盟区域外合作的新方向。“一带一路”通过建设方便经济和人员交流的中国-东盟信息港,促进消除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地区一体化,促进东盟基础设施升级。在政治上,中国一直是东盟共同体最坚定的支持者,率先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随后又带领日本等国加入,这是对东盟理念的有力支持;在机制方面,中国一贯主张并推动东盟在东亚一体化中发挥主导作用,率先签署10+1合作协议,推进10+3合作框架。中国的做法得到了东盟国家的理解和赞赏,因此南海问题的干扰可以消除。

东盟共同体建设的成功之道

东盟的发展体现了东方智慧和东方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南海可以实现东盟共同体的建设,对南海问题的错误处理也可能阻碍东盟共同体的建设。把握求同存异、循序渐进、知行合一的原则,南海将成为合作、友谊与和平的海洋。这是南海仲裁闹剧后东盟外长会议成功的启示。

东盟共同体建设的成功之道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东盟共同体建设的成功之道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18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