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1字,读完约3分钟

中新社新加坡七月十九日电(傅永康 文清)十九日,南海仲裁案的“结果”被抛出整整一周,观察家们仍在判断“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在新加坡,一个关于南海问题和区域合作的研讨会刚刚结束。许多东南亚学者在采访中谈到打破僵局的“出路”,希望南海地区能够回到和平发展的轨道上来。

综述:南海仲裁“结果”抛出一周 东南亚学者谈“出路”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教授卡维·朱吉特·汤(Kavi Jujit Taung)告诉中国新闻社,东盟保持冷静,希望中国和菲律宾能够直接解决他们之间的分歧。“我相信《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和《南海行为准则》将得到进一步落实,有关各方应同时落实达成的共识。这是缓和南海局势的正确途径。”

综述:南海仲裁“结果”抛出一周 东南亚学者谈“出路”

回顾备受争议的南海仲裁案,汤教授提出三种观点:第一,前菲律宾政府绕过直接对话渠道,转向国际司法,这是非常不恰当的。“如果邻居之间有矛盾,你一定要先协商,而不是直接上法庭。”

第二,南海仲裁案仲裁庭的裁决缺乏说服力。“什么是岛屿?什么是礁石?这不是几个法律专家可以判断的,仲裁庭也没有提出足够的依据。”

第三,南海仲裁案对地区局势有不良影响,不利于南海和平。包括泰国在内的许多东盟国家希望南中国海保持稳定。“一旦局势紧张,所有人的产品都无法销售,这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陶说。

据记者观察,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大多数学者一致认为,国际司法不能解决南海争端。中菲应重启双边谈判,在渔业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副研究员曾易慧贝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在后仲裁阶段,外交谈判将在争端解决过程中变得更加普遍。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贾拉特南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明江说,有争议的国家、无争议的国家甚至南海以外的国家已经逐渐形成共识,希望南海局势能够朝着和平与稳定的方向发展,并努力在可能的领域加强合作。

另一位专家指出,东盟国家文莱多年前就提出了解决南海争端的“双轨思路”,即有关各方可以通过友好协商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争端的办法,在此之前还可以讨论搁置争端、共同发展和有效控制分歧。这一“出路”得到了中方的赞赏和支持。《人民日报》19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坚持用“双轨思维”处理南海问题》的文章,再次强调了中国的立场。

综述:南海仲裁“结果”抛出一周 东南亚学者谈“出路”

18日召开的南海问题与高端智库区域合作发展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前沿研究所主办。来自中国研究机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印度尼西亚战略与国际关系研究基金、马来西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等机构的20多名学者聚集在狮城,讨论三个问题:争端解决机制、解决途径以及南海区域合作与发展。组织者表示,希望这次研讨会将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南海的稳定。(结束)

综述:南海仲裁“结果”抛出一周 东南亚学者谈“出路”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综述:南海仲裁“结果”抛出一周 东南亚学者谈“出路”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18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