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36字,读完约2分钟
英国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法学副教授安托尼奥萨纳科普洛斯(Antuoni Ossanakopoulos)日前在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网站上发表文章,分析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强制性争端解决机制在南海争端中的适用性,并得出结论:“疑难案件使法律无能为力。”或许解决这些复杂争端的最好办法是已故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的提议:建立一个合作区,让南中国海沿岸的所有国家受益。

本文题为《论:强制性争端解决机制在南海争端中的适用性》,共分六个部分。在引言之后,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UNCLOS争端解决机制的特点,特别是适用中的注意事项和专属条款,以及这些问题对南海争端的重要性。第三部分重点阐述了“争端”概念的含义,特别是适用《海洋法公约》可以解决的争端,这是《公约》第十五部分“争端的解决”的基础。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讨论南海主张的管辖权和可受理性。第六部分是结论。

Sanakopoulos在结论中写道:由于相关争端的复杂性和多边性,相关海洋地貌的主权问题交织在一起,相关海域的主权和管辖权交织在一起,海洋地貌产生的权利和潜在重叠造成的海洋划界问题使得现有公约条款难以处理南海问题。棘手的案件使法律变得无能为力——附件7下的仲裁可能没有听取这个建议。

在这篇文章发表之前,萨纳科普洛斯于今年四月被邀请去太平岛。他后来告诉美国媒体,即使仲裁庭的裁决具有法律约束力,也并不意味着中国会真正遵守裁决。事实上,在许多情况下,国际法院的仲裁没有得到遵守。美国也没有遵守国际法院对尼加拉瓜的诉讼的判决。

Sanakopoulos认为,国际法院不应接受菲律宾提出的诉讼,因为不管菲律宾提供了什么证据,国际法院对涉及主权的争端都没有管辖权。Sanakopoulos说:“这实际上是对海洋地貌主权的争议,而不是对海洋地貌属性的争议。两者之间的关系太密切了。菲律宾试图将它们分开,只要求对一些与国际法院管辖权有关的问题做出裁决。然而,在现实中,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尽管菲律宾提起的南海仲裁受到专家质疑,但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朋友圈”仍在扩大。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证实,坦桑尼亚、乌干达、厄立特里亚、科摩罗等国以及非盟委员会副主席最近都表示支持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仲裁解决南海争端被英学者质疑:棘手的案件使法律无能为力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1930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