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59字,读完约5分钟
“不出所料,尽管我们没有也不会消除所有分歧,但我们已经取得了60多项成果。”昨天,汪洋副总理在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闭幕式上总结了经济对话。国务委员杨洁篪表示,在战略对话中,双方在九大领域取得了100多项具体成果。继6月6日中国钢铁产能过剩的对峙之后,中美两国继续就经济问题交换意见,如7月7日人民币在美国的交易和结算以及中国市场的开放。7日,杨敦促美国在维护南海和平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

"这是我参加的战略与经济对话中最富有成果的一次!"美国国务卿克里在7月7日晚举行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美国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他与中国在朝鲜、伊朗核问题和气候问题等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共同点远远多于分歧。即使有分歧,双方也要以专业、尊重和周到的方式沟通,并以建设性的方式控制分歧。"

关于钢铁问题,汪洋在7日的对话闭幕式上表示,中美双方认识到,钢铁等行业产能过剩是全球性问题,是世界经济复苏缓慢、需求低迷的结果,需要集体应对。据路透社报道,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卢在闭幕式上表示,双方未能就全球铝产能过剩问题达成共识,但他欢迎中国官员承诺“逐步减少”过剩的钢铁产能。雅各布·卢还表示,美国和中国官员就促进美国私营部门的人民币交易和结算达成了一项政策框架协议。汪洋表示,中方同意向美方提供2500亿元人民币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额度,并指定中美两国一家合格银行为人民币清算行。他说,自从他主持与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卢的经济对话以来,“沟通变得更加密切,协调变得越来越有效。”。

在第七届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企业家圆桌会议上,雅各布·卢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在华投资环境的讲话引起了外国媒体的关注。他表示,2014年,中国是美国增长最快的直接投资来源,总投资额为102亿美元,为美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近年来,外国公司越来越担心中国的投资环境。他们“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监管环境,并质疑它们在中国是否受欢迎。”克里出席了同一个活动,他表示,双方应该“解决知识产权问题,以及透明度、确定性和国际规范等问题。”

新加坡《联合早报》7日称,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之间的对抗将不可避免地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避免两国间摩擦的智慧将受到考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研究员杨希雨7日告诉《环球时报》,客观趋势是两个经济体越接近,它们取得的成就越多,它们之间的摩擦就越大。美国和日本以及欧盟之间的贸易战比当前的中美经济摩擦还要糟糕。

这次中美对话还包括外交政策和国际安全问题。杨洁篪7日表示,战略对话期间,双方就外交政策和创新对话进行了对口磋商,取得100多项成果。在南海问题上,杨洁篪强调,中国有权维护领土主权和合法海洋权益。南海争端必须由相关国家通过协商和谈判解决。“中方希望美方恪守承诺,不在相关领土争端问题上采取立场,维护南海和平。表现正常起到了建设性的作用。”克里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不管存在什么样的分歧,常识和克制应该占上风,奥巴马总统的政策实际上可以与中国的政策很好地结合。

杨洁篪表示,除南海问题外,他向美方表示,制定《海外非政府组织国内活动管理法》是中国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具体步骤。克里7日表示,他已就此问题与中国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讨论,“郑重表达了美国对中国的关切。”

美国《华尔街日报》7日称,中国和美国正在处理一系列争端,但这一对话的结果通常被认为是有限的,部分原因是南中国海紧张局势的升级。《联合早报》称,两国再次就南海局势交换意见,但同时强调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和增进互信的必要性。

《华尔街日报》称,这一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奥巴马任期内的最后一轮对话,这意味着几乎没有时间取得重大突破。一些专家认为,两国已经在可以达成共识的领域达成了协议,剩下的领域是最困难的,这可能会留给下一届美国政府。英国《金融时报》评论称,中国和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新兴防卫国,大国关系的发展必将面临无尽的新矛盾和挑战。面对和解决问题是对话机制的生命力。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常务副院长吴心伯7日表示,这次对话与港协关系非常密切,外界认为分歧会非常突出。然而,战略与经济对话是外交、经济和文化交流,有许多合作领域,因此总体基调是积极的,达成了一些共识,并产生了一些成果。在南海问题上,中美主要是通过对话传递信息。美国提出了要求,中国对其立场和政策做了一些深入的解释。杨希雨认为,这次对话的结果分为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在经济领域,双方在宏观经济调控方面有具体共识;后者是中美在处理分歧和改善关系上达成的共识。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中美对话闭幕达成160多项成果 对南海问题各自阐明立场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193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