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44字,读完约3分钟

4月11日,美国新美国基金会(New America Foundation)高级研究员帕拉格·康纳(Parag Connor)在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大战略的光辉:不要“拥有”土地,只要“使用”它就行了。”全文摘录如下:

在21世纪,没有什么比“不要使用它或失去它”这句话更能描述大国的含义了,尤其是在中国。与西方基于法律和民族的思维模式不同,中国几乎完全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待世界。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加速和消费能力的激增,中国成为一些国家原材料的巨大进口国。冷战结束后,这些国家开始被西方忽视。

美刊点评中国大战略高明之处:热衷“不用即失”战略

中国现在是124个国家的头号贸易伙伴,是美国(52个国家)的两倍多。中国视新西兰为食品供应国,澳大利亚为铁矿石来源国,赞比亚为金属中心,坦桑尼亚为航运中心。鉴于阿根廷为满足中国需求而进行的农业经济转型,该国学者马里亚诺·图尔奇(Mariano Turczi)将阿根廷称为“大豆共和国”。供应和需求是21世纪的规则,而不是主权。

美刊点评中国大战略高明之处:热衷“不用即失”战略

在法律界,一句由来已久的口头禅是“这片土地是我的”。事实上,供应链世界的新格言是“不要使用它或失去它”。

在供应链世界中,拥有(或声称拥有)区域不如使用(或管理)区域重要。中国正在远离边境的土地上开采矿石,而这是它根本无法稳定管理的。事实上,比起法律意义上的地图,中国更喜欢地图。

南海是中国“不战而屈人之兵”战略的充分体现。中国正在实施一项新战略,并建立一个“海上既成事实”,而菲律宾和其他沿海邻国正在寻求国际法院的仲裁。南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2014年和2015年,中国派出石油钻井平台“海洋尤氏981”在西沙群岛(即中国西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勘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负责人表示,这些移动式深海钻井平台是中国的“战略工具”和“移动陆地”。

美刊点评中国大战略高明之处:热衷“不用即失”战略

中国的“不使用它就失去它”战略还包括另一种比石油钻井平台和空母舰飞机便宜得多的战略武器:沙子和砾石。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普拉特利群岛的岛礁上修建了简易机场、灯塔、军事站、信号站和管理中心。火十字礁(中国永暑礁)已成为一些人所谓的“岛屿工厂”的中心,人们在这里进行大规模的海底疏浚和填海造地活动,加固防御工事,并将独立的珊瑚礁连接成更大的岛屿。中国正在对这一地区建立事实上的控制,但法律主权的最终仲裁仍在进行中。

美刊点评中国大战略高明之处:热衷“不用即失”战略

将本世纪中国的崛起与俾斯麦时期的德国相提并论的专家们忽略了一个更恰当的历史类比:17世纪的荷兰。虽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最早的真正的全球帝国,但他们实际上通过暴力掠夺甚至屠杀征服了拉丁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大部分地区。相比之下,荷兰人采取了一种不那么野蛮、更商业化的方式。200年来,荷兰部署的商船和商人比欧洲其他国家加起来还要多。

美刊点评中国大战略高明之处:热衷“不用即失”战略

阿姆斯特丹400年前采取的战略与今天的北京有许多相似之处。中国模仿荷兰获取资源的模式,而不是寻求管理和设计整个社会的英国或法国殖民主义。

虽然荷兰人与当地统治者结盟,用武力驱逐葡萄牙人,并建立了自己的统治机制,但目的是确保交易场所的安全,利用自然资源和财富,而不是为了上帝或征服世界。在此之前,明朝的郑和在15世纪率领一支庞大的“宝船舰队”,与远至东非的中国建立了和平关系。像明朝的中国一样,荷兰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贸易,而不是领土。

美刊点评中国大战略高明之处:热衷“不用即失”战略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美刊点评中国大战略高明之处:热衷“不用即失”战略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19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