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5字,读完约3分钟
据《环球时报》报道,美国著名投资家巴菲特和他的“黄金搭档”芒格2日称赞了中国的经济成就,并明确表示了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乐观。巴菲特说,中国在40或50年里完成了美国200年的工作,这是一个“奇迹”。他认为中国“已经找到了释放潜力的方法。”

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对中国的经济进行诽谤,或者对中国的前景表示担忧,认为中国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观点颇有影响。那么这两个论点中哪一个更合理呢?
首先,巴菲特和芒格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没有特别准备,以表达他们对中国经济的信心,这更像是他们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印象,是他们没有具体目的的直接表达。
近几十年来,中国在人类历史上取得了无与伦比的发展成就,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更清楚地看到其原因。应该说,预测中国经济的未来比总结过去更加困难。显然,没有任何公式可以直接适用于中国,包括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描述。

巴菲特从长期战略的角度看待中国,中国的崛起的确是自上世纪末以来最大的战略事件。大国崛起的原因很难整合和发挥作用。一旦他们走到一起,他们就不太可能崩溃。这一经历也可能有助于塑造巴菲特对中国的直觉。
我们生活在中国经济的细节中,对每一个微小的变化都很敏感。巴菲特不同。他投资,更关注中国的“大局”和“趋势”。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是事实,但这意味着什么还不清楚。中国人通常的危机感和西方批评家夸大中国问题的嗜好会从不同的角度影响公众对中国经济的看法。

显然,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然而,恐怕不能说中国的经济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严重的,也不能说中国的问题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最突出的。由于中国目前的经济改革在横向上是与自己和其他国家相比最有力的改革之一,中国经济的未来表现将继续好于大多数经济体,这仍然值得期待。

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中国人倾向于逐步改善个人和家庭生活的长期设计,并准备为此做出努力。更好的住房、更好的医疗保健、更好的下一代教育以及各种更好的软福利都在其中。这些都构成了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在需求,并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形成更大的经济升级动力,而改革的目的就在这里。

中国可能并不总是尽力而为,我们也不能指望自己总是幸运的。然而,中国人民是勤劳的,政府已经做出巨大努力来正确引导经济。至少在经济“着火”之后,这个国家没有理由成为世界上“最不幸的国家”。
中国政府有很强的调控经济的能力,不断检查干预是否过度,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以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综上所述,这些因素已被证明是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优势,而不是我们羞于面对世界的缺点。
“中等收入陷阱”是学术界,特别是拉丁美洲一些发展中国家遭受挫折的总结。有必要警惕中国是否会落入这个陷阱。向别人学习是最便宜的学习方式。迄今为止,所有关于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都是担忧和假设,其出发点往往是善意的。然而,值得指出的是,没有人能够为中国落入这个陷阱提供可信的依据。

我们可能已经忘记了公众舆论对“过热”的焦虑讨论,当时中国经济继续以两位数增长,中国动用了所有杠杆来“压低”gdp增长率。现在情况正好相反。我们发现此时的焦虑“更加痛苦”。我们需要知道,中国从来都不是“平稳的”,但重要的是,它永远不应该成为我们对未来缺乏信心的原因。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巴菲特:中国用四五十年时间做了美两百年的工作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197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