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23字,读完约7分钟
目前,COVID-19的肺炎疫情仍在继续,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施工延误等因素,面临一定的经营压力。面对各种复杂困难情况,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利用好支持企业稳定岗位的政策,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企业的影响。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充分的支撑条件、巨大的发展后劲、潜力和回旋余地。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只是阶段性和暂时的,它不会也不可能改变中国经济的长期积极基本面。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自COVID-19爆发肺炎以来,各部门、各地区在全力防控疫情的同时,统筹做好“六个稳定”工作,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生产经营、提振信心的政策措施。目前,这些措施已陆续实施,有助于打赢防疫和控制的战斗。

财政和税收政策帮助企业轻装上阵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沂蒙工贸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防护服的企业。从第一个月的第一天起,企业提前复工,24小时生产医用防护服。最近,企业负责人郑毅在了解了防疫和控制的税收优惠政策后,吃了一颗“定心丸”。
“国家政策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重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购买的相关设备,并全额退还企业新增的税收抵免,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生殖的信心。”郑毅表示,公司已决定在一期购买50万元的生产设备,并计划在二期投资300万元,预计将增加约30%的产能,享受近40万元的税收优惠。

与沂南公司一样,许多企业,特别是重点防疫保障企业,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已经恢复生产,扩大生产能力,开始满负荷生产。
近日,财税部门联合发布了一系列密集公告,明确提出从2020年1月1日起,将实施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税收优惠政策,重点放在防疫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有效缓解企业在防疫特殊时期的经营困难。
“财政、税收、金融等一系列宏观政策将从支持保护和治疗、支持物资供应、支持复工复产等方面大力支持疫病防控。”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
面对疫情带来的困难,企业需要减轻负担,率先实施财税政策。例如,在支持物资供应方面,防疫重点防护物资生产企业将全额退还增值税的增量税额;纳税人提供防疫、控制重点防护物资,运输收入免征增值税;纳税人提供公共交通服务、生活服务和居民基本生活资料快递服务收入免征增值税;扩大防疫关键物资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和采购设备,允许一次性税前扣除企业所得税;等等。

在支持恢复工作和生产方面,2020年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发生亏损的最长结转期限延长至8年。受疫情影响,南京江北新区部分企业缴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税务机关及时提供网上涉税咨询。同时,我们将帮助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并延长2020年亏损的结转期限。"在当前的特殊时期,减税缓解了我们的焦虑,缓解了我们的财政困难."华润南京普镇汽车厂的财务总监说。

全力支持资金链的生命线
“资金链是企业的‘生命线’,特别是在预防和控制流行病的特殊时期。”刘尚希说。
近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发文并召开会议进行部署。中国人民银行支持金融机构为重点防疫企业提供优惠利率信贷支持。中央政府给予企业实际获得贷款利率50%的折扣。政策实施后,重点企业实际融资成本可降至1.6%以下。财政部负责人表示,此举将有助于企业满负荷生产,并充分保证重要的医疗物资和防疫日用品的供应。

根据规定,重点防疫企业包括生产医用防护服、隔离服、医用防护口罩、医用护目镜及相关药品等重要医用材料的企业、生产重要生活必需品的骨干企业和储存重要医用材料的企业。
据悉,中国人民银行已安排专项再融资300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为重点防疫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2月10日,第一批专项再融资发行。“这一政策加强了金融支持,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有效稳定了市场预期,增强了市场信心。”国家会计学院财政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说。

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疫情对其生产经营影响较大。因此,中央政府要求各级政府融资性担保再担保机构降低担保和再担保利率,取消对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的反担保要求。对于疫情严重地区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国家融资性担保基金将减半收取再担保费,有效降低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帮助小微企业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经营。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出台了许多支持小微企业的政策。苏州率先出台十项扶持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的政策后,广东、上海、山西等地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降低融资成本、降低租金、减免或缓缴社会保险费、减轻住房公积金缴存负担等方面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小微企业与稳定就业有很大关系。目前,许多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各地各部门相继出台政策,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为小微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提供了有力保障。”李对说道。
为确保相关支持政策的落实,相关部门要求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在线平台,建立并启动快速审批渠道,简化业务流程,有效提高业务办理效率。李认为,“绿色通道”可以帮助企业快速、直接、有针对性地度过疫情期,促进企业有序恢复正常生产。

“组合拳”护卫企业生产
“受COVID-19肺炎疫情影响,劳动关系领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涉及社会保险、工资等问题。特殊时期要根据实际情况规范劳动关系。”刘尚希说。
对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部署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劳动关系,支持企业恢复工作和恢复生产。
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工资谈判方面,支持不复工期间的工资谈判;对于受疫情影响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人员,鼓励企业通过协商民主程序与员工协商,通过调整工资、轮换岗位和缩短工作时间来稳定工作;对于暂时无力支付工资的,应引导企业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协商延期支付,帮助企业减轻资金周转压力。

同时,合理分担企业工作稳定性的成本。充分利用失业保险的稳定后偿政策,可以在不裁员或裁员较少的情况下,放宽受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的裁员标准,使更多的企业受益。充分利用培训费补贴政策。对于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如果在保证防疫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员工在停工期和恢复期参加各种网上或网下职业培训,可按规定纳入补贴培训范围。

此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最近发出通知,明确发挥政府储备的作用,以支持增加生产和供应的物资短缺,以应对疫情,并购买和储存所有企业生产的关键医疗防护材料。据介绍,政府采购和储存的第一批产品包括:医用防护服、n95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和医用口罩等重要原材料、医用护目镜、防护屏、负压防护罩、医用隔离服等。

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特定行业和企业的扶持政策。例如,对于不能正常恢复工作的企业和因防疫需要扩大生产能力的企业,要放宽用电限制和电价限制,降低用电成本;免除空航空公司的民航发展基金等。“准确对接这些政策的特点和难点,将有助于直接有效地降低相关企业的经营成本,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李对说道。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政策精准发力 企业有序复工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236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