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59字,读完约4分钟

2015年8月11日,央行启动了一系列改革,包括调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的报价机制。此次汇率改革被称为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今年人民币汇率发生了哪些“未了结”事件?值得一提的是,央行“持有”这两种调整工具,未来将出现更加市场化、透明的中间价格形成机制。

汇改一年:人民币汇率经历了怎样的“不平静”?

三提一升,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浮动特征明显

相关数据显示,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已下跌逾5000点,贬值幅度约为8.8%。在同一时期,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涨跌互现,人民币对欧元贬值约9.8%,对日元贬值超过30%,对英镑贬值超过8%。

据业内人士透露,今年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三次贬值一次升值”。

就在央行开始汇率改革的三天之后,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大幅降至6.4。随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章小蕙公开表示,经过几天的调整,人民币正逐步走向市场化回归,3%左右的累计贬值压力一度释放。

此后,从去年12月底到今年1月初,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走低。央行在离岸市场打压人民币“空头”,调整并实施了境外金融机构在境内金融机构存款正常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稳定了人民币汇率。

从今年5月到7月,美联储的加息预计将叠加在英国退出欧盟公投和其他因素之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从5月初的6.45左右降至7月底的6.7左右,贬值幅度超过2000点。

正当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接近6.7时,市场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开始逆转。从7月底到8月初,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大幅升值。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报道称,人民币即将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美联储加息的预期被推迟,人民币没有大幅贬值的基础。

汇改一年:人民币汇率经历了怎样的“不平静”?

总体而言,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具有明显的双向浮动特征,汇率弹性增强,汇率预期总体稳定。在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日益完善的同时,央行与市场沟通的能力大大提高,有效稳定了市场预期。

曲折,跨境资本外流压力逐渐缓解

“8.11”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美联储加息预期等诸多国内外因素加大了对跨境资本流动形势的影响,跨境资本流动的波动性明显加大,呈现出“波折”趋势。

以银行代结售汇数据为例,去年第三季度,跨境资本流出形势严峻,逆差规模明显扩大。直到去年10月,形势有所缓和,赤字规模缩小,这是第一次“折叠”;从去年底到今年1月,跨境资本流动压力和逆差规模有所增加,从2月到5月,连续4个月有所改善,这是第二次“折叠”;第三个“折扣”应该是,自6月份以来,结汇和售汇赤字再次增加。

汇改一年:人民币汇率经历了怎样的“不平静”?

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主任谢表示,中国资本跨境流动的原因是国际因素,主要是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二是国内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增长水平、国内企业和个人投资海外的意愿以及股市的调整。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言人王春英近日表示,中国跨境资本流出压力逐步缓解,反映了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市场情绪趋于稳定和理性,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减弱。

“持有”这两个调整工具,中间价格形成机制将更加市场化

据行业分析师称,中国外汇市场已进入多重均衡状态。那么,下半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如何?

央行近日发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显示,下一步央行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提高市场决定汇率,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在合理均衡水平。

光大证券的研究团队预测,根据近几个月外汇储备、资本流动等因素的变化,未来央行将在降低干预成本的基础上,引导汇率变化,避免市场形成共识预期。未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继续大幅波动,但中央水平将保持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仅关注美元,央行还有两大汇率调整工具,即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和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指数。一个更加市场化、透明的中间价形成机制已经浮出水面,市场开始逐渐从更加开放的角度看待人民币汇率。

汇改一年:人民币汇率经历了怎样的“不平静”?

展望下半年,市场参与者认为全球金融市场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美联储在加息方面更加谨慎。如果中国能够保持市场稳定,对国内外市场充满信心,创造良好的预期,在防范风险的同时继续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有望成为国际资本的避风港。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汇改一年:人民币汇率经历了怎样的“不平静”?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3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