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7字,读完约4分钟
自2012年以来,煤炭行业一直在苦苦挣扎,但仍未走出“苦海”。煤炭企业和煤矿工人都尝到了“煤炭黄金十年”的甜头,现在他们意识到,没有改革的痛苦,煤炭行业将难以走出困境。
今年以来,随着煤炭行业开始进行供应方改革以降低产能,煤炭企业开始实施减员分流等措施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对于煤矿工人来说,这也意味着他们将离开以前的“金饭碗”,或者从容面对工作调动和分流,或者积极寻求新的出路。

据《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山西煤炭集团、焦煤集团、六安集团等山西大型煤炭集团已开始实施减员、分流、停薪留职等措施。随着推进供方改革以降低产能,未来许多煤炭企业将开始减员、分流和兼并重组。
踏上变革之路
今年春节,山西煤矿工人彭亮心情沉重。
彭亮的煤矿几年前就被转移了,不幸的是,他成了其中之一。因为在煤矿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糟糕,他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在“煤炭黄金十年”,人们羡慕在煤炭企业工作。特别是在山西、内蒙古等煤矿集中地区,很多人毕业后都赶去煤炭企业工作。"
“因为只要你进入一个煤炭企业,基本上就相当于得到一个‘金饭碗’。”张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但这种情况自2012年以来已经改变,工资每年都在下降。许多人被调到其他岗位,有些人自愿离职。
张强属于自愿离开的那群人。张强看到了煤炭行业的下滑趋势,选择了向其他行业转型。
"这也符合历史趋势."虽然很无奈,张强还是很庆幸自己的选择。现在他的一些老同事正在等待工作调动和转移,而其他人正在寻找新的出路。
同样,在山西的一个煤矿工作了近十年的赵磊,在谈到自己已经有近一年没有发工资的事实时,也相当平静。自去年7月和8月以来,许多同事被调到其他岗位,有些人离开去做小生意。
被动转移工作或主动离开煤矿成为山西煤矿工人的必然选择。
2016年1月4日至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视察时表示,煤炭产业是山西的支柱产业,要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减产,严格控制新增产能,政府要推动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煤炭企业人员安置已成为煤炭行业去产能过程中最重要、最复杂的问题。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金煤集团古书院矿提出了人员分流方案,包括“对口支援新矿分流,积极监管整合矿山,成立专业团队开展煤炭专业服务。”地面人员主要通过发展多种产业和地面生活服务产业,促进正式工人取代临时和替代雇员来实现转移和分流。”

具体来说,古书院矿有近900名员工被调往胜泰公司,180名员工离职,解决了1000多人的调动分流问题。在未来的一年里,超过370人将被出口并派驻到一些煤炭公司。结合万得福超市战略扩张的就业需要,水暖部门所有39岁以下的女工将在自愿登记的同时被调任到各自的岗位。与此同时,该矿取消了大型车队和矸石井队,并将其员工调往古书院工贸公司。到目前为止,多元化产业总数已达532个。

事实上,由于煤炭行业陷入困境,早在2014年,山西煤业集团就发布了《山西煤业集团关于发布减员分流指标的通知》,要求各单位按照集团制定的减员分流指标安排实施减员分流工作,通过减员分流实现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和人员负增长。

金煤集团总经理李洪双表示,随着地下资源的枯竭,产业转型和人员转移是古矿山面临的最大问题。要跟上国家未来产能结构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s2/]几家煤炭企业“动刀”[S2/]
事实上,除金煤集团外,六安集团和焦煤集团也出台了转岗分流、停薪留职、提前离岗等管理措施。,以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2015年,山西焦煤集团也进行了裁员改革,取消了8个业务不全、职能相似、重复设置的机构,调动员工1万多人。
去年底,山西焦煤集团有限公司部署了2016年年度转移安置项目,要求坚定不移、毫不妥协地完成山西焦煤集团有限公司三年的四大指标,落实山西焦煤集团有限公司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实施移民安置工程。
山西作为一个煤炭大省,必然是减员分流的重点地区。
山西煤炭企业的一名高管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他们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坚持不懈,尽管工资在下降,但即使发放了贷款,也必须支付工人工资。作为一个国有企业,在最后一步之前不会有裁员和分流。煤炭价格太低,许多煤炭都是亏本生产的。

煤炭价格在2012年开始下跌。经过多年的奋斗,煤炭企业和煤矿企业都意识到,煤炭行业已经到了“动刀子”的时刻。如果有一线希望,现在每个人都开始意识到煤炭行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走出困境。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山西多家大型煤企减员分流 煤矿工人告别金饭碗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404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