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44字,读完约5分钟

当前,如何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重大问题。为此,我们必须首先明确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经济理论和分析方法来研究中国经济的现状和趋势,并提出合理的对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和中国发展实际,学习、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特别指出这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主要原则。因此,我们应该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特别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分析中国的经济走势。

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识供给侧改革

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人们借鉴凯恩斯需求理论和需求分析方法来分析中国的经济形势和趋势,并提出相应的需求管理对策。这种做法可以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发挥一定作用,但也存在严重缺陷,主要表现在:只注重总量平衡,忽视结构的合理优化;只分析经济现象,不深入分析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制度根源;只强调需求管理,而轻视供应管理。处方只治标不治本,只能短期见效,不能长期见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可能陷入“滞胀并发症”。尽管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20年给西方发达国家带来了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凯恩斯也被誉为“战后繁荣之父”,但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陷入了“滞胀”的泥潭,患上了前所未有的“现代病”,凯恩斯主义也陷入了“破产”的境地。

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识供给侧改革

现在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有学者指出需求分析只是一种总量和短期的分析,具有局限性。这已经不够了,需求管理很难取得成果。供给分析是一种结构性的长期分析,它更重要,也更符合中国当前的现实。主张转向“里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理论,采用供给分析方法,提出供给管理对策。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能实现持续的中高速增长,提高质量和效率。应该说,这一观点和主张是有价值的,有助于克服过去的片面性。但是我们也需要避免完全照搬,例如,里根的经济学。

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识供给侧改革

里根经济学的供给分析和供给管理也存在严重缺陷:只注重供给和结构分析,忽视需求和总量分析;只分析经济现象,而不深入揭示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制度根源;只强调供给管理,轻视需求管理,基本上否认需求分析和需求管理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处方只治标不治本。里根经济学本身的实际结果证明了这一点。虽然里根经济学为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的“两低一高”(低通胀率、低失业率和高增长率)的所谓“新经济”奠定了基础,但2008年却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识供给侧改革

此外,在从供应分析和供应管理中吸取经验教训的同时,还必须指出,事实上,需求方和供应方在总量、结构、长期和短期上都存在问题,例如,存在总需求和总供给;有一个由不同要素、不同产品和服务组成的供应结构,也有一个由“三驾马车”组成的需求结构;有长期和短期的供给和需求。因此,认为需求只是一个总量、短期和经济周期问题,而供给是一个结构性和长期问题的观点是片面的,不符合现实。尽管供给更关心长期、结构、质量和效益,需求更关心短期、全面和平稳的经济周期波动,但不能断言供给比需求更重要。的确,尽管在某些情况下,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但总的来说,需求是目的,供给是手段,手段服务于目的,供给满足需求,供给服务于需求。如果需求不足,即使供给有所改善,经济增长仍然困难。正是由于移动电话的发明和生产,对移动电话的需求出现了。从表面上看,供应似乎可以完全独立地创造需求。事实上,这最终是因为人们对更快、更方便、更好的信息传输有需求,而手机正好可以满足这种需求。市场经济是由购买力需求驱动的经济。一般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不是供给,而是购买力,即收入。

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识供给侧改革

供求关系是一种基本的经济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应该分析供求关系。与凯恩斯主义和里根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它不仅片面分析或强调需求或供给,而且还分别分析需求和供给的关系,更强调综合分析;不仅分析经济现象,而且深入揭示问题的本质;它不仅分析了供求现状及其直接原因,而且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基本经济制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供求关系的深层次原因,尤其是制度根源;它不仅片面强调需求管理或供给管理的重要性,而且更加注重相关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和命题,才能得出更全面、更深刻、更现实、更科学的结论,提出更合理、更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识供给侧改革

因此,凯恩斯主义和里根经济学都有局限性,只能借鉴,不能用来指导中国当前的改革和发展。我们不能只是口头上说要坚持、发展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事实上,当遇到经济问题时,我们只是在西方经济学中寻找工具和方法,而只是用西方经济学来分析和解释中国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借鉴西方经济学的需求分析和供给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理论和“里根经济学”的政策主张,并借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和方法,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供求关系,特别是相互关系及其制度根源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识供给侧改革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识供给侧改革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4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