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05字,读完约4分钟

据日本媒体报道,近年来,11月11日在中国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大规模的促销日。“双十一”的发起者阿里巴巴2014年单日交易额达到571亿元。阿里巴巴在2015年提出了双十一“全球化”的目标,希望推动外国企业的积极参与,将双十一发展成为一场具有浓厚国际色彩的商战。对于日本公司来说,这也可能是一个商业机会。

外媒关注中国“双11”“全球化”:外企寻商机

据《日本经济新闻》11月3日报道,10月13日,在浙江杭州阿里巴巴总部举行的2015年“双十一”全球嘉年华启动会上,马云表示,中国目前的中产阶级约为3亿人,未来10至20年将达到5亿人。中国的中产阶级消费将推动全球经济增长。11月11日24小时后,阿里巴巴将在网上推广家电、日用品、食品等商品。

外媒关注中国“双11”“全球化”:外企寻商机

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11月介于10月份的黄金周和12月份的圣诞商战之间,这两个月原本是“消费淡季”。2009年,当阿里巴巴第一次策划“双11”网购嘉年华时,它只是为了在11月举行活动来拉动消费。现在,double 11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有其他电子商务公司参加的“购物活动”。以降价为目标,消费者将在“双11”前控制消费,或提前消费。因此,“双十一”是许多零售企业不能忽视的存在。

外媒关注中国“双11”“全球化”:外企寻商机

该报告称,阿里巴巴2015年“双十一”的主题是“全球化”,计划在2014年提高海外产品仅占总交易量几个百分点的比例,并将以前仅限于中国的“双十一”变成一次国际购物活动。随着中国工资水平的提高,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也在增加,他们希望追求高质量和安全的商品,即使价格更高。日本游客的“爆炸性购买”现象说明了这一点。阿里巴巴试图通过中国互联网再现这种消费趋势的变化,京东等其他电子商务公司也致力于跨境海涛业务。

外媒关注中国“双11”“全球化”:外企寻商机

与此同时,外国企业也对“双十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目前,中国个人消费同比增长约10%。尽管与过去相比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在整体消费中,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年增长率保持在近40%的高水平。中国的个人消费在世界许多国家遥遥领先。因此,中国的消费市场充满魅力。阿里巴巴预计,2015年将有5000多个外国品牌落户阿里巴巴。

外媒关注中国“双11”“全球化”:外企寻商机

2015年,土耳其大型糕点制造商卡莎将第二次参加“双11”。在2014年的“双十一”期间,卡莎每天售出20万块蛋糕,销售额约为180万元。首先,karsa1元以50元的原价出售饼干作为吸引消费者的特价。大量商品售出后,会以20-30%的折扣价出售。卡莎在中国的销售代理刘银珍(音译)表示:“尽管在24小时的促销活动中一开始有亏损,但由于销量巨大,最终还是实现了盈利。”他还自信地说:“今年的销量至少是去年的1.5倍”。

外媒关注中国“双11”“全球化”:外企寻商机

美国肉类工业集团和美国肉类出口协会亚太区副总裁乔尔·哈格德也在10月中旬参观了阿里巴巴总部,进行开店检查。他表示:“不能指望大多数进口商大幅增加采购,但中国不同。你不能眼睁睁看着商机溜走。尽管由于关税等问题,美国无法向中国出口牛肉,但它计划先在双十一销售美国猪肉,以探索未来的可能性。

外媒关注中国“双11”“全球化”:外企寻商机

据报道,优衣库、松本伊藤等拥有100多个品牌的日本企业有望参与“双11”商战。第一次参与的“高考计划”将中国流行的尿布“欢乐”定为特殊产品。高的代表主任赵骏竹内说:“中国消费者非常关注婴儿产品和食品的安全。我们将从这些商品入手,打开一个巨大的中国市场。”

外媒关注中国“双11”“全球化”:外企寻商机

然而,其他不如优衣库(Uniqlo)和高锟(Kao)知名的日本公司需要注意网上虚拟商店和实体店的区别,并把图片放在网站的显著位置。如果消费者不能搜索,商品将不会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这意味着他们不存在。协助日本企业进入阿里巴巴网站的管理公司unq的总经理王勇表示,企业在筛选出特殊产品后,有必要将广告和促销信息等业务资源集中在特殊产品上。

外媒关注中国“双11”“全球化”:外企寻商机

据报道,今年9月,阿里巴巴结束了开店申请,目前正处于“双十一”的最后准备阶段。中国经济放缓将导致双十一消费疲软?还是刺激消费者追求更便宜的商品?一年一度的“购物活动”倒计时已经开始。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外媒关注中国“双11”“全球化”:外企寻商机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4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