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30字,读完约8分钟
《电影产业促进法》被誉为“中国电影的第一部法律”,对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该法于2003年起草,并于去年10月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这次,结合各方修改意见,提请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进一步审议。

在8月30日召开的集团审查会议上,委员会成员对草案条款进行了热烈讨论,认为与第一次审查草案相比,第二次审查草案细化了相关法律法规,强化了对电影行业审查、发行和放映的管理措施,使草案内容更贴近中国电影行业管理和发展的实际。

对农村电影的公益放映有补贴
草案规定了农村群众的公益性放映服务:为不断改善农村地区的观看条件,统筹兼顾农村群众的观看需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电影公益性放映纳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草案二增加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资助农村电影公益性放映”的内容。

“对于电影行业来说,消费群体并不局限于城市居民,而农村地区也有相当大的市场潜力和空.的比例但是,小城镇电影院数量有限,建设规模和标准落后,这也是观众面窄、收视率低、票价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车光铁委员建议进一步加快农村电影观赏场所建设。

他说,目前农村电影的公益性放映主要是基于手机服务、户外观看和播放老电影,难以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建议是否可以考虑深入推进平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一些条件较好的小城镇和郊区公园建设电影院,这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文化惠民的服务能力,还可以为进一步推动电影产业发展提供条件。

“我们不仅要重视农村电影设施的建设,还要增加边远地区题材的发展,比如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车光铁表示,这类电影在主题创作、电影制作、市场推广、市场运作等方面确实面临诸多困难。,其产业化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整个电影产业发展中处于边缘地位。建议在创作生产、投资方式、宣传推广、人才培养、税收优惠等方面适当倾斜。,并应在制定实施细则及相关意见和规定时予以考虑和澄清。

“目前,电影业只关注市场,而忽视公共福利。票房理论的现象更为严重。公益电影和艺术电影都很少见,也很难进入市场。”白志坚委员表示,草案缺乏支持公益电影的具体措施,建议增加相应的政策支持,包括财政激励和人员培训,以加强对公益电影的支持。

委员罗亮泉说:“补贴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活动是好事,但每次补贴都要有规定,否则影片就不准放映。”他建议法律应使这一内容更加明确,以避免在实际操作中出现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何建忠表示,公益放映活动也应该关注电影主题的选择。如今,农村的每个家庭都有一台电视,所以要让每个人都看电视,就必须制作好主题。“我小时候看了很多战争片和爱国教育片,受益匪浅,但现在都没了。因此,国家应该每年拿出一些钱来拍一些这样的电影。文化领域和意识形态地位必须牢牢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

实践者既想要美德又想要艺术
草案补充说,演员、导演和其他电影从业人员应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道德,遵守职业道德,加强自律,并按照道德和艺术的要求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委员李表示,在草案中增加关于员工职业道德和自律的规定是非常必要的,他完全同意。“每个行业的风格都非常重要。现在娱乐业,包括体育,对社会有很大的影响。法律的明确性对于行业氛围的影响仍然非常重要。”
委员会成员陈喜庆也支持这项动议。他说:“实际上,一些电影演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有些人甚至成了反面典型,扮演了一个非常糟糕的角色。”他说,草案第9条强调,电影行业组织必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同时,他认为有关各方也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是政府电影主管部门要把对电影演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其次,电影学院等专业人才培养机构应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和艺术教育,避免只注重价值和演技。第三,表演者的签约公司和具体的工作人员也应该承担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因为他们与表演者的关系更为密切,不能只顾工作而不顾思想道德。

近年来,中国影视剧演员的薪酬达到了历史新高。由于缺乏合理的定价标准,这也在业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对此,委员会委员孙建议,应在这部法律中制定电影薪酬管理制度,并合理控制演员的劳动成本,以保证电影制作质量。他表示,部分演员的天价薪酬导致电影制作成本过度向演员倾斜,尤其是明星演员,这将不可避免地严重影响电影制作中的编剧、布景、配音等相关制作环节的资金投入,造成电影《空》的明星阵容,而故事情节的质量和拍摄水平却日益下降。这将非常不利于中国电影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电影市场的发展。

关于国产电影放映比例的热议[/s2/]
为了鼓励更多的国内电影黄金时段放映,草案规定,电影院应当合理安排国内法人和其他组织制作的电影放映时间和时段,放映时间不得少于年度总放映时间的三分之二。
在审议过程中,顾胜展委员表示,电影行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涉及到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如果我们的电影业发展了,它的竞争力提高了,而且每个人都在看国产电影,那么不仅三分之二的放映时间会更长。但是,如果我们的水平很低,如果有三分之二是由法律硬性规定的,会否不利于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呢?

吕薇专员还表示,明确提出三分之二规则过于具体,将来可能会有所调整。然而,法律应该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被描述,而这种容易改变的规则是不适合被纳入法律的。
对此,万业祥副董事长也表示,这一规定不适合写入法律。他说这一条款有法律依据。根据中国电影管理条例第44条第2款,国产电影的年放映时间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二。然而,这并不适合明确写入法律,因为根据中国签署的有关世贸组织文件,电影放映的配额时间是通过与其他国家的谈判不断调整的。如果将来配额比例发生变化,我们就要修改这部法律,这将是被动的。因此,他建议将其修改为“不低于国家放映国产电影的时间比例”。

电影审查标准更加完善
该草案进一步提高了电影内容的审查标准,并补充说,电影不得包含“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宣传”。同时,规定至少应组织三名专家对影片进行审查。
专员陈喜庆说,草案明确规定了电影审查的内容,这是确保电影传播的积极能量所必需的,他完全同意。但是,建议除政府电影主管部门和专家参加考试外,人民群众能否借鉴法院人民陪审员的做法,适当邀请人民群众参加考试,以保证考试的公正性和正确性。

委员吴晓灵说,草案中规定的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煽动民族仇恨、破坏民族宗教政策、危害社会道德等一系列内容必须加以控制。他说,虽然草案规定电影人应向电影主管部门提交剧本大纲,但涉及重大题材或涉及国家安全、外交、民族、宗教、军事等题材的,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交剧本审查。然而,不清楚审查是属于备案性质还是批准性质。“备案和审批是两种权力,权力的定义要明确,以免留下漏洞。”

关于草案中“组织不少于三名专家进行电影审查”的规定,丛斌委员表示,三名专家太少,建议修改为不少于五名专家进行审查。“这部电影是一部大作品。即使是普通的科研项目也需要五名以上的专家来评审。五到七个更适合拍电影。”

委员会成员刘镇伟表示,电影内容的审查不仅要遵守法律,还要把质量放在首位。在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质量与数量的关系时,应该把社会效益和质量放在首位。“为了促进电影业的繁荣和发展,我们应该抵制假冒伪劣和捏造。劣质电影对社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出于对未成年人的关注,该草案规定,如果电影放映可能对未成年人和其他观众造成身体或心理上的不适,应予以提示。委员会成员吴恒建议删除这一条款。他说这个规定很难实施,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不同的,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它被列为一个明确的法律行为准则,这很容易引起屏幕和观众之间的争议,导致不必要的矛盾。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电影产业促进法二审:加大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扶持力度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458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