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5字,读完约3分钟
杨大伟在香港出生和长大,在英国获得了时装设计荣誉学士学位和设计管理硕士学位。2014年,杨大伟受聘于北京服装学院国际部,担任国际艺术设计课程主任。今年9月,杨大伟被中央美术学院聘为国际预备艺术设计总监。 中国新闻社记者钟鑫照片

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一日电:香港设计师北京“传艺”
中国新闻社记者邢
“现在每个人都看到外国高端品牌如此成功。有必要知道他们中的许多人在今天之前已经经历了几十年到几百年。品牌培育成为传奇需要时间。”谈到内地的高端品牌,香港艺术设计师杨大伟说。
杨大伟在香港出生和长大,20世纪80年代去英国留学,获得了时装设计学位。1997年,他回到香港,致力于时装教学,并成为相关课程的负责人。2008年,他去英国攻读设计管理硕士学位,并在诺森比亚大学(Northumbria University)等几所高等院校教授服装设计。

两年前,杨大伟受聘于北京服装学院国际部,担任国际艺术设计课程主任;今年9月,他被中央美术学院聘为国际预备课程艺术与设计主管。
"国内学生在技术方面的基本技能非常强大和扎实."在北京的三年时间里,杨大伟90%的学生来自大陆,这从海外带来了新的想法,学生们的才华常常让杨大伟感到惊讶。
“在艺术设计领域,我担心学生们很难跳出传统,而打破旧模式、寻找新事物才是最有价值的。”杨大伟说,如今,互联网给了学生一种观察外部世界的方式,当他们看到更多时,他们的创造力将继续流动。
除了带领一批来自不同国家的优秀设计团队教授准备出国的优秀内地学生之外,杨大伟还希望向公众推广艺术设计和品牌美学。他的作品《货比三家》和《价比三家》相继在内地出版。
“据报道,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奢侈品是由大陆同胞购买的,这真是令人惊讶!”杨大伟说。
开始写《时尚是有价值的》是为了让读者用浅显的笔法了解一些品牌的背景,打造品牌需要时间。
杨大伟在谈到内地大品牌的创建和发展时强调:“创意产业是一项长期投资,要想快速赚钱,必须避免抄袭。”
他说,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开始腾飞,人们对消费品和品味的追求也随之产生;在最初阶段,如果没有大创意产业的支持,一些剽窃行为将不可避免地发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杨大伟认为,应该把中国和西方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引进更多的外国人才进行交流,让中国人到国外学习或交流,鼓励设计师参加国际比赛或展览。“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国也有好的创造和好的品牌。”

“此外,中国5000年的历史是一笔文化财富。我们必须明智地使用它的元素作为创造力的源泉,但我们不会一个一个地移动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是复制一个古董。”杨大伟认为,如果所有这些条件都得到满足,“我们将等待一个设计爆炸。”

在谈到内地与香港的交流时,杨大伟说,双方有不同的思维,都注重更多的了解和交流。「特别是在内地发展的香港同胞,更应担当桥梁的角色。一方面,我们必须了解我们在中国的朋友是怎么想的。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对我们在香港的朋友说,回来多看看,有时我们不知道我们是否会回来。”(结束)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香港设计师北京“传艺”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524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