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73字,读完约3分钟

曾几何时,香港学校北上“抢人”,特别喜欢“捏尖子”,吸引了一大批优秀考生“飞向南方”,这使得许多内地著名学校高喊“狼来了”。近年来,“顶级航班”似乎有所减少。“荣耀似乎消失了”,这一现象背后的本质是:理性在回归。

“港校热”降温:“南飞”十余年 理性在回归

经过几年的试点注册,“鲶鱼”于2003年正式推出。今年,教育部批准香港大学在内地六个省市招收自费本科生。到2007年,香港学校的招生范围扩大到25个省市,招生人数增加到近1400人。一度,“香港学校热”成为盛夏的高频词汇。

“港校热”降温:“南飞”十余年 理性在回归

在某种程度上,大学和候选人之间的双向选择很像市场上的买家和卖家之间的双向选择:如果你出价高,我会选择你。状元“南飞”也带来了反思:香港学校出了什么“价”,让橄榄枝如此诱人?这是慷慨的奖学金吗?还是灯火通明的维多利亚港?还是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教学体系?一般来说,这些因素应该存在。在大背景下,随着经济全球化,也有教育国际化。在内地刚开放香港学校招生的最初几年,“放眼世界”的新奇冲击了内地教育市场。

“港校热”降温:“南飞”十余年 理性在回归

风来了,转过身,似乎又离开了。今天,“万人向香港大学报到”的盛况已不复存在,“香港学校热”似乎已不复存在,“香港学校感冒”又出现了。事实上,这两种说法并不十分准确。即使天气不再“热”,也不会“冷”。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等著名大学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国际水准,每年吸引了相当数量的内地学生申请参加考试。因此,更准确地说,香港的本地招生经历了十多年,内地考生的选择趋于理性。

“港校热”降温:“南飞”十余年 理性在回归

"我是否适合香港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我适合香港的教育模式吗?""香港学校比内地大学更适合我的人生规划吗?".....当绣球花被抛出时,一系列的想法进入考生的脑海。如果你这样想,你会避免盲目,“你能去吗”会逐渐变成“适合”,这对香港的学校和学生都是一件好事。

“港校热”降温:“南飞”十余年 理性在回归

当然,申请奖学金是可以理解的,这是另一个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在香港学习是一个巨大的利润。我看过“香港大学拒绝接收内地顶尖学者”的新闻,也看过“向香港大学学习,重复申请北京大学”的新闻。学生和大学之间的“八字不合”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学方法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观念的差异。就像“我吃了这么多年的馒头,突然每天都要吃米饭”,适应性好的人可以很快改变角色,适应性差的人会抱怨。因此,这几乎和选择专业一样,没有高低之分。适合你的是国王。如今,考生逐渐对香港学校有了自己的判断,香港学校也逐渐找到了真正的目标群体。

“港校热”降温:“南飞”十余年 理性在回归

《向南飞》已经走过了十几年。它已经走过了万人空巷。它经历了人们的来来往往,从他们不太了解它的早期阶段,到后来的趋势,再到理性和务实的选择和考虑。走这条路,这条路就对了。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港校热”降温:“南飞”十余年 理性在回归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5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