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26字,读完约3分钟
蔡英文数据地图,中国新闻社发布陈小元照片
台湾当局的新领导人蔡英文和他的副手陈建仁最近前往台北的先烈庙,向“国父”孙中山先生献祭。这是礼炮作为乐器的规定动作,但取消了领导人过去参加的中山陵遥祭。然而,即使有这样的小动作,“台湾统一党”和其他团体仍然坚持和抗议,以表达他们的不满。

这是蔡英文目前处境的缩影。一方面,要显示“完全治理”的措施,维护“中华民国”的地位;另一方面,他们总是面临着深绿色的约束和基本教义的压力。现在,随着选举的胜利和公众的高度支持,她仍然拥有两个阵营。一旦与党内人士和同志的蜜月期结束,另一种可能性可能会到来:猪八戒照镜子——里面和外面都没有人。

绿色阵营的“立委”一上台,他就提出要把孙中山视为“请上圣坛”,这显然与她步调不同。虽然"党内民主"可以用来缓解脸颊,双方的党和政府发挥不同的牌,这将影响蔡自己时,这是习惯,并让"主席"与当局的领导人斗争。据说,由于类似的刺激,之前坚持党政分开的蔡英文突然改变了口风,追随才真旺姆-全的脚步,继续担任党主席。类似的例子不止一个,例如,《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蔡英文也尽力排除党内舆论,决定用“两岸”代替“中国和台湾”。

现在,蔡英文在两岸问题上的态度止于“5月20日”的讲话。从最近发布的政策信息来看,这种困惑让中国大陆越来越多疑。例如,在世界卫生大会上,他以“中国台北”的身份出现,但立即将“美国代表”提升为“大使”;“国父”是在“先烈庙”祭祀的,但同时又明确表示今后不会祭祀黄帝陵;在就职典礼上,我没有回避唱“我们党属于哪里”的“国歌”,但第二天,我急于取消课程微调,解决“太阳花学习运动”的违法问题。

在这些看似矛盾的做法背后,很难找到善意和真诚,但政治运作的常规正在逼近。因为压力就在那里。如果我们按照深绿色的要求,大张旗鼓地走“台湾主权独立”的道路,我们将不可避免地与大陆发生碰撞,台湾不能承担后果;如果民进党原有的政治主张和坚持被修改,将会遭到“台独”基本主张的反击。进退两难之际,蔡英文的“皇帝心”模式开始登陆。面对对方的压力和暗绿色的反弹,她各打了50个大板,与此同时,她让步了半步,“不折不扣地战斗”,没有人真正被冒犯,保持着平衡的局面和走中间道路的假象。问题是,这种走钢丝能持续多久?面对党内有时顽抗的同志,怎样才能抑制他们的激进思想,摆脱“选举执政”的思维惯性呢?在两种力量的斗争中,民进党的“历史包袱”蔡英文应该像西西弗斯一样继续吗?

蔡英文的“去中国化”表现远不能让大陆放心。事实上,在分析“海峡两岸一个中国”和“九二共识”的概念语言时,无非是两个比喻,一个是“海峡两岸不是国与国的关系”,另一个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这可以看作是蔡英文“未完成答卷”后半部分的又一个及格答案。如果绿色阵营指责“九二共识”和“一中两岸”,而蔡英文不得不在桌面上点头承认这很难操作,那么她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找到一个可以绕过台湾障碍、被大陆接受的两岸讨论。关键是真诚与否。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绿营历史包袱,蔡英文背不背?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601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