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8字,读完约4分钟
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香港学生于用书法表达了香港专业人士协会的宗旨之一。随后,冯会长将作品赠送给北京市海外联谊会青年委员会代表。
漫长的夏天过去了,一个雨天和一夜又让北京变得寒冷。然而,最近在北京和香港学生交流会议上,年轻人的创造力和热情让北京仲夏之夜变得火热。
两地友谊晚会及青年协会周年庆典由香港专业人员协会(北京)青年事务委员会及北京海外友谊协会合办。大约200名在北京学习的香港学生和来自北京大学的内地学生聚集在一起。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的党政官员和工商界人士出席了会议。

一起创造更多交流机会
北京市海外联谊会青年委员会主席赵宏生给青年学生发了一封短信,希望他们在学习期间能开阔眼界,走出北京街头,了解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和现代中国的发展变化。他也希望在座的北京和香港的青年学生能够共同努力,为两地创造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学生们带来的现场表演精彩绝伦,观众们被充满活力的说唱歌曲和悠扬的古典民歌所陶醉。不时响起的粤语老歌让人感受到香港青年的无限活力。香港专业人士协会青年事务委员会主席王柏荣表示,类似的网络活动也有很多。
王柏荣说,一些大陆学生将被邀请参加学生聚会或文学比赛等活动。此外,青年团亦会为香港学生举办与职业发展有关的活动,例如到内地企业参观或实习,并会为内地学生预留一些名额;还有其他帮助香港学生融入内地的活动,如参观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北京市委统战部等党政机关。

致力于服务北京和香港的学生
据报道,香港专业人士(北京)协会成立于2011年。这是一个由北京人和香港人长期自发成立的非营利组织。它的宗旨是“在北京生活和工作,团结互助,融入北京,为祖国做贡献”,致力于通过生活服务和各种活动帮助北京和香港人民。成员是来自不同行业的资深人士,现在有600多人。

说我2013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北京,见到了香港专业人士(北京)协会会长冯。该协会希望帮助在北京的香港学生。我以前负责香港大学的学生会。大家一拍即合,加入了北京各大高校的骨干学生,成立了一个专门的青年俱乐部。
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筹备以来,青年会已经举办了30多场大型活动,为4500多名香港学生服务。2015年5月23日,依托香港专业人士(北京)协会的网络资源,Be共青团正式成立,成为北京高校团结香港学生的平台。
我希望人们能看到香港学生的友好
北京中医药大学大一香港学生李荣熙(音译)表示,团委有一个“香港学生北移”的微信平台,定期有专题文章和实习机会,帮助我更好地了解和融入内地。在青年团,我还遇到了来自北京其他大学的香港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锻炼了我的能力,并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香港二年级学生洪表示,北京和香港学生之间的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的。虽然存在一些文化差异,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可以相互理解。少数香港人对内地有一些偏见,我相信他们在亲身经历后会有不同的理解。内地学生对香港的看法更接近现实,当他们对香港感兴趣时,也会咨询香港学生。

冯认为,每一个在北京工作了很长时间的香港居民,回到香港后都是“平民大使”。同样,作为香港人,介绍香港在北京的工作和生活也起到了桥梁作用。王柏荣认为,这一说法也适用于在北京和香港出生的学生。他说,大多数香港学生不是香港一些媒体所呈现的“占领”和不合作的形象,而是优秀而活泼的。「我希望透过这些活动,人们可以看到香港学生友善和能干的一面。」类似的活动将继续进行。“促进北京和香港的融合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搭建京港两地青年交流的桥梁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618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