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69字,读完约9分钟
要分析今天时事的焦点,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历史。
全民公决起源于古希腊城市雅典的公民大会。冷战后,全民公决,尤其是独立公投,突然被更多地使用。虽然,独立公投经常伴随着暴力和战争。2003年11月陈水扁执政时,台湾乘坐“民主”列车,制定了“公投法”。
围绕着这个法律法规的游戏,蓝绿双方都做出了努力。当时,“蓝营”占据了“立法院”的绝大多数席位。为了防止民进党“私用公共设备”,它不仅严格规定了“公投”的具体事项,而且还为“公投”设定了一个很高的门槛:必须有千分之五的选民人数,总共有百分之五的提案;案件审结后,必须有半数以上的选民投票,只有半数的选票可以通过。也就是说,根据该岛当时的人口情况,“公民投票”的提议必须得到至少94万人的签署和大约470万人的投票才能通过。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绿色阵营远远没有达到立法的初衷,面临着几乎不可能超越的“公投”门槛,这是相当令人气馁的;蓝营排除了将统一和独立问题纳入“公投”的可能性,“破坏者”的成功似乎是安全和容易的;虽然大陆方面不高兴,但已经做的不能再做了,所以它将暂时停止施压。问题是一旦“全民公决法”被激活,它就是一个“火花”一样的存在,它已经埋下了变数和隐忧的种子。别忘了,文章是死的,人是活的。

梦见
岛上的蓝绿色游戏从未停止过。就“立法院”而言,十几年的时间就足以化险为夷,改变攻防态势。
不是担心什么,来什么。台湾“立法院内务委员会”最近审议了《公民投票法》的部分修正案草案,并达成初步共识。一方面,它放宽了“公投”的门槛,另一方面,它将适用于全台湾公投的事项增加为“领土变更案件的复议”,并补充说,两岸政治协议必须在换文前后经过“公投”。

就民进党而言,当年推动公投法的胡汉三已经加大了再次杀人的力度。“选举”胜利后,绿营在“立法院”中孤军奋战。“权在手,令从之”的惯性,“等老僧伸脚”的骄傲,都在“独立”的问题上显露出来。台湾新的“立法院”很长时间没有讨论过,绿色阵营提出了三个版本的提案,以放松公投法。

根据已通过第一级的修订草案,通过全民投票的门槛已从目前的两倍半高门槛降低到“1/4制”共识,即“同意票多于不同意票,同意票的数量达到有投票权总人数的25%以上。”
打开闸门并释放水是绿色营地的梦想。
自《全民公决法》制定以来,绿色阵营一直是“全民公决”的铁腕人物,备受青睐。从2003年到2008年,“公投”和腐败一样,几乎成了当时领导人陈水扁的标准政治资产。
原因无非是“从火中取栗”这句话。细心的人会发现,岛上几乎每一次“公投”都与“大选”联系在一起。例如,2004年3月,陈水扁为了竞选连任,在选举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强行进行所谓的“防御性公投”,引起了大陆的激烈反对。其背后的动机无非是刺激大陆发挥实力,镇压蓝营以获取选票。显然,对选举动员的考虑应该高于“公民投票”本身的内涵。

虽然绿党享有“全民公决”的权利,但2004年举行的“加强国防”、“对等谈判”等“防御性全民公决”、2008年举行的“寻求政党财产”和“加入联合国”等全民公决都屡遭失败。根据台湾绿色媒体的计算,如果按照新修订的标准,“防卫性公投”和“加入性公投”达到1/4,则全部通过。

正因为如此,绿党对现行的“公投法”一直怀恨在心,抨击其为“鸟笼公投法”,并不断要求修改,但苦于在“立法院”中处于少数席位,始终未能成功。
现在,机会来了。
一个词至关重要。
绿色阵营如此热爱公投,以至于它不仅仅是为了选票的“混乱”。特别是这项修正案是在“普选”之后才推出的,其直接目的与点票无关,但更像是“台独原教旨主义”的反映。
国民党“立委”赖世宝说,民进党提出这项修正案,明显是走向“合法的台独”。
在的台湾问题专家许看来,“台独”基本主张的最终目的是利用“公投”实现“合法的台湾独立”。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台独”老手张灿鸿就曾赤裸裸地说过:台湾能否独立,不是靠国民党、民进党,也不是中共,而是靠台湾人民。因此,他主张“主要是在人民中间,通过体育运动,现在非常普遍的‘台湾意识’将转变为支持‘台湾主权独立’的政治意识,为将来‘居民’自决铺平道路。”——张灿鸿在“人民”中提倡的“运动”,就是当年“台独”人士鼓吹的所谓“新台湾运动”。他的“台独”路线图是:“新台湾运动”“政治台独”“合法台独”。

这都是例行公事。
说白了,修改公投法的企图是“合法台独”的前奏。
秘密地走另一条路
根据《公民投票法》修正案的初步审查规定,海峡两岸的政治协议应在“行政院委员会”决议后,先由“总统”提交“选举会议”进行公民投票,通过后方可开始谈判;第二,签署的协议文本必须由三分之二的“立法委员”出席,并由三分之二的“立法委员”批准,然后由“国会”在10天内送交“选举委员会”进行公民投票。只有当有效同意票达到选民总数的一半时,换文才能生效。

与“全民投票”的门槛由双倍1/2改为“1/4制”的共识相比,民进党的确是“宽严相济”的典范。台湾《中国时报》直截了当地说,上述规定的门槛比目前的“鸟笼公投”更为严格,“在深水区谈判,如两岸和平和军事互信协议,几乎是无望的。”

绿色阵营的如意算盘是举行一次“公投”,以唤起公众舆论,并为两岸交流列车制造一个大刹车垫。宁愿被卡住并关闭,永远不要让它们超过它们默认的速度和距离。
在很远的地方,它也被封锁,以防四、八年后“蓝营”上台,重现马立克人的马英九,缺乏约束,彻底推进两岸交流。
有时候,公众意见实际上是一笔钱。它可以在任何时候被用作电话卡的刹车蹄,也可以是对模糊的一只眼睛。如今,人们对蔡英文越来越怀疑。尽管她在就职后多次宣称将“坚持现行的宪政制度”和“维护台湾海峡两岸的现状”,但在进一步阐释其两岸政策时,她提出了四个所谓的“关键要素”,其中“台湾的民主原则和民意”尤为突出。这种“民主原则”和“普世舆论”的语义模糊,可以理解为蔡英文想脱离民进党的一党计划,放弃“台独”的追求,或者是蔡英文含蓄地想打着“民主”的旗号,通过“公投”来决定台湾的未来。

经过进一步分析,蔡英文从来没有说过“宪法”,而只是提到了“宪政”。虽然有一个词不同,但意思却大不相同。“宪法”是静态的,而“宪政”是动态的。蔡英文宣称“坚持现行的宪制”,并不表示她会遵守“宪法”,也不表示她默认了“第一宪法”。可以想像,如果《公民投票法》的修正案获得通过,一旦她认为有需要推动统一和独立的公民投票,她便可以公开宣布,她并没有违反“维护宪制”的承诺。

雷区之外
5月20日之前,《全民公决法》修正案通过了第一阶段,这自然触动了两岸关系的敏感神经。
正是蓝色阵营的放弃和不作为,与绿色阵营的侵略性形成了“互补”。据台湾媒体报道,在审议修正案时,所有国民党议员都不在场,只有民进党和“时代力量”的议员在场。一些蓝营的“立法局议员”甚至建议,既然民进党要修改,就“让他们全权负责。”如果没有“立法院”的大部分制衡,似乎“蓝军”会在战斗前撤退。

问题是,如果修正案涉及“领土变更”,民进党新当局竟敢将“领土”限定在台湾、澎湖、金、马,无疑是踏上了大陆“单方面改变现状”的红线。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明确表示,反对“台独”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包括所谓的“公投”、“制宪”、“修宪”。

事实上,大陆一直视民进党相应的“公投”为“台独”的主导指标,“制宪公投”被列为最有可能以武力统一的机会之一。因此,在《全民公决法》颁布时,亲中阵营联手提高提案和联合签署的门槛,排除了领土和宪法的适应性,以减少可能的风险,避免不必要的危机。

目前的关键是蔡英文的态度,默许,踩刹车或煽风点火。蔡英文不能听独立的力量,但不能忽视自己的情感。蔡英文可以反弹甚至抗议对方的威慑力,但最终她还是要权衡鸡蛋和石头的不同角色。赖世宝预测,蔡英文最终可能会“踩刹车”或做出一些修改。

有媒体直言,如今大陆不信任蔡英文,两岸关系可能陷入“冷对峙”,民进党本应要求党内官员格外谨慎,但民进党中央却纵容其“立委”提出这些可能更刺激大陆反弹的议案,令人怀疑民进党中央是没有政治智慧,还是刻意与“立委”唱反调。

无论如何,如果包含“领土变更”的修正案被用作与大陆讨价还价的资本,“公投”一旦越界,将是一颗定时炸弹。民进党耍小聪明,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将所谓的民意tnt塞进“公投”中,最终可能成为“地动山摇”的导火索。
在国际法中,“公民投票”有具体的适用范围和原则。它只适用于由殖民地、托管领土、非自治领土以及最初独立的国家和国家进行的有关国家主权和领土变更的公民投票。一个地区的居民无权单方面宣布独立。
如果某一地区未经中央政府和全体人民的同意而单方面宣布“独立”,将被视为企图分裂领土的叛乱,中央政府有权以各种手段镇压叛乱。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媒体:蔡英文搞的“全民公投”是个什么鬼?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619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