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49字,读完约3分钟
《日本经济新闻》2月22日报道称,香港房地产市场似乎终于迎来了调整局面。2016年1月,住宅销售跌至7年来的低点。香港大型房地产公司恒基兆业的销售额也在下降。
根据大型房地产中介企业中原地产的统计,1月份香港住宅销量只有2045套,为199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销售额同比下降72%,至158亿港元,为受金融危机影响的2009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136亿港元)。中原地产1月24日计算出的二手房周价格指数为132.9,比2015年9月初的峰值低9.5%。
一些分析师甚至认为:“香港楼市的真正下滑甚至更为严重。”由于香港政府表示将增加住房供应,许多购房者希望在房价下跌前谨慎购房。为了吸引买家,各房地产开发商开始推出各种降价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免除印花税和退还代理费。印花税通常高达房价的8.5%。香港证券公司里昂证券(Clsa)指出:“此举旨在消除房价趋于下跌的印象。”该公司还认为,价格将在未来几个月进一步下跌。
恒基地产的住宅销售和销售量在2015年有所下降。其主要房地产部门的销售额同比下降36%,至140亿港元。销量也下降了54%,至1210台。
2012年底,当香港房地产价格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持续上涨时,恒基地产成立了一个新的房地产销售部门。2015年,该部门的销售额为35.5亿港元,销售额达到600套。2015年初设定的1000台的目标没有实现。
然而,随着恒基地产董事长李兆基在1月份进一步增持股份,越来越多的银行认为其股价仍上涨了/0/房。人们普遍认为,李兆基的行动为公司的重组铺平了道路。
1月20日,李兆基以每股40.379港元的平均价格收购了592万股股票。它将恒基兆业地产的持股比例从72.1%提高到72.28%。受此影响,恒基地产的股价第二天飙升了8.6%。
花旗集团(Citigroup)分析师杨海泉指出,通过此次增持股票,李兆基很容易果断实施重组。如果香港中华煤气的实际持股比例增加至30.01%,并掌握其经营权,李兆基有可能通过整合香港中华煤气和其他集团的非房地产资产进行重组。
此外,杨海泉还暗示恒基地产有退市的可能。
杨海泉在报告中表示,李兆基斥资135.4亿港元,以每股45.4港元的平均价格(调整股息后)收购了2.99亿股股票。并指出,2016年1月,其持股比例从2012年1月的61.6%上升至72.28%。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目前的股价比李兆基过去四年的平均购买价低16%的观点。可以认为,当它试图退出市场时,这是一个意料之外的股价水平。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香港住宅市场或面临调整 大型房产企业销售额减少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6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