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33字,读完约7分钟
深港如何利用前海蛇口自由贸易区的政策优势进行深度融合?双方合作的重点和突破口在哪里?21日,记者从深圳前海创新研究院获悉,深圳前海创新研究院院长、前岭南大学校长陈坤耀教授近日邀请香港金融、科技、教育、专业服务等领域的领军人物举行闭门会议,从香港人的角度寻找深港合作的新切入点。
该研究所表示,香港与回归的关系自此稳步发展,但香港人也有顾虑,因此合作仍在平台上。与此同时,尽管深圳对深港合作表现出极大的诚意,但许多政策和项目仍是“小打小闹”。两地迫切需要全面推进突破性合作,充分利用前海蛇口自由贸易区的政策优势,大胆推进跨境合作,打破各领域资源和配额限制,实现深度融合。
“新框架不是一个简单的行动方案,而是一个平台。香港是国际人才聚集的地方,深圳是中国所有优秀人才汇聚的地方;香港有完善的法律环境,深圳有顺畅的内部沟通渠道。如果深港两地的智力、制度、环境和社会资源按照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方式进行整合,将会产生巨大的变革力量。”参加会议的专家一般都这样认为。
该所特别强调,深港合作在深圳应该认清自己的定位,盲目跟风或跟风可能弊大于利。深圳拥有国内大多数城市无法比拟甚至复制的独特区位优势和地域特色。目前,深圳和香港之间被一条河隔开的固化边界,在越来越多的交流和交流中逐渐缩小,变得富有流动性和灵活性。两种制度之间各种要素的快速流动可以促进社会变革。
协会建议深港双方探讨起草正式的深港联合伙伴协议(SHPA),并在此框架下成立一系列具有非官方背景的工作组,汇集金融、科技、教育和专业服务四个方面的专家,定期开会讨论合作的总体情况,实现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合作。“有些制度、政策和模式在深港两地从未实现,甚至从未想象过,可以在深港两地的前海进行尝试和突破。这一平台不仅是用香港的经验来推动深圳的发展,也是为双方创造一个可以依靠的平台,为自己的成长寻找新的空空间。”
据悉,前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现任南丰集团首席执行官、小母牛国际香港分行董事长,现任恒生银行执行董事、全球银行及资本市场业务主管冯,前香港律师会会长林,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院长,香港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等出席会议。
焦点1:深圳如何成为金融创新中心?
创建“三个中心一个平台”的金融创新体系
专家认为,目前中国相继建立的几个自由贸易区主要是为了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和开放资本项目,深圳在金融创新的道路上似乎并没有突破现有格局。深圳应把握自身定位,突破现有合作框架,构建由跨境M&A中心、债券保险中心、跨境财富中心和高息债券融资平台组成的具有区域特色的金融创新体系。
“三个中心”是指“海上保险中心、跨境财富中心和国内第一个跨境M&A中心”。「近年来,深圳的盐田港和蛇口港已发展成为区内领先的港口,拥有良好的航运和吞吐量。相比之下,香港近年对港口的投资呈下降趋势。然而,香港长期以来一直是海上物流中心,并成功培育了航运保险业的发展。深圳可以利用香港在这方面的优势,争取在前海申请香港保险公司的海上保险牌照,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加入,建设海上保险中心。”专家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在财富管理方面,专家认为,与其看到国内消费者涌向香港购买保险,不如促进深港产品的相互认可,在钱海开放保险牌照,发展养老融资和遗产运营,弥补国内空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前海可以考虑在发展公共基金的同时,在民间融资的额度和风险控制方面进行创新,即允许境外民间资金在前海登陆并享受国民待遇。”至于跨境的M&A,专家表示,从国际经验来看,M&A最活跃的产业是高科技产业,而深圳作为科技发展最快的地区,有潜力成为中国M&A的市场中心。“深圳可以利用香港的国际经验和专业知识,引进海外资金和企业,支持国内中小企业通过并购实现增长。”
此外,深港可以合作搭建高息债券融资平台,大力推进资产证券化,重点关注熟悉国内高息债券、风险容忍度高的海外合格投资者。它不仅能有效隔离海外风险,还能培养海外投资者的投资意愿,发展国内多层次债券市场。
焦点2深圳如何成为亚洲的硅谷?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经济
“把深圳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技术创新中心”是深圳城市发展的目标。专家认为,深圳和香港的技术创新各有特色。深圳大胆大胆,工厂凭借自身实力实现技术增长,准确把握国际市场需求。但是,在品牌包装和营销经验方面,仍然缺乏国际运作经验,因此可以尝试“深圳制造+香港包装”和“搭便车”的模式。同时,香港的知识产权保护也可以为深圳的科技产业走出国门开辟一条畅通无阻的道路,引导深圳的科技企业扭转重“量”轻“质”的知识生产模式。
此外,专家认为,:D (R&D)的研发投资占4%,而香港仅为0.7%,而且大部分资金都投资于大学研究。“深圳虽然缺乏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但科研机构和企业数量众多,百花齐放;香港的专业科研机构资源有限,创新科技落后,但高等院校的水平却是世界级的。如果我们能够突破深港边界的障碍,实现两地资金和设备的自由跨境流动,促进科研机构和教育资源的深度合作,充分利用双方的资源,就可以发挥1+1 >:2的效用。”
另一方面,专家强调,不仅要打通深港之间的边界,还要打通泛珠三角六大区域(香港、深圳、前海、蛇口、澳门、横琴)之间的边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经济。"从长远来看,这将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海湾地区."
焦点3深圳如何成为专业服务的旗舰?
打破区域保护的跨境合作
在专业服务方面,专家认为,不仅深圳需要探索体制改革,香港专业服务的发展实际上也受到体制的制约,需要找到一个中间点。「只有取得本地医生资格的人才可以在香港执业,这限制了医学的发展,造成医疗资源的短缺。」专家建议,应通过筛选和简单的本土化过程,接纳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医生到前海地区执业,建立无国界医疗服务区,采用“世界顶级医生+专业护理团队”的模式,为mainland China、港澳台及“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居民提供集预防、治疗、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国际顶级医疗服务。
专家还提到了香港的警务经验,认为深圳可以借鉴香港的社会保障工作机制,聘请香港的退休警司和警官到深圳担任监管人员,在深圳特别是前海地区引进港式的保安专业服务,营造一个法制的社会环境,为吸引香港资本、外资和优秀人才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焦点4深圳如何成为教育高地?
用bot高等教育模式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虽然深圳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但本地教育资源的缺乏一直是制约深圳发展的薄弱环节。专家直言,深圳高等教育发展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依托政府力量,邀请国内重点大学在深圳设立研究生院,但大学对一个城市的意义很难简单照搬嫁接;第二,我们应该在国内外合作办学,利用海外大学的品牌,在深圳设立分校。然而,分校似乎并不能真正独立成名,摆脱它的“山寨版”总是困难的。因此,提出了第三条路径。
“我们可以借鉴‘BOT’——特许经营模式来办学,即地方政府有权在特许经营期间对学校进行监督和监管,保障学术自由和学院自治,打破管理框架,将各个部门和专业拆分和外包给世界各地不同的知名大学。这些大学的教学团队设计课程项目并负责教学。毕业后,学生可以获得两所大学联合颁发的文凭;10年至15年的特许经营期结束后,将完全移交给培养一所真正属于深圳的一流大学。”
此外,专家认为,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变化的速度使得高校所传授的知识无法满足长期职业发展的需要。两地政府可携手建立持续教育机制,并利用双边教师共同推出持续教育课程,以促进两地持续教育学分的相互认可,提高人口的教育水平。
关于自由贸易区
突破现有合作框架,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三中心一平台”金融创新体系,包括跨境M&A中心、债券保险中心、跨境财富中心和高息债券融资平台。
关于科学和技术创新
深圳和香港的技术创新各有特色。深圳大胆而大胆。工厂凭借自身实力实现了技术增长,准确把握了国际市场的需求。然而,它在品牌包装和营销经验方面仍然缺乏国际运作经验。可以尝试“深圳制造+香港包装”的模式。
关于教育
bot模式可以作为办学的借鉴,即在特许期内,地方政府有权对学校进行监督和监管,将院系和专业拆分外包给世界各地不同的知名大学运营,然后在10-15年的特许期后完全移交,从而培育出真正属于深圳的一流大学。
关于专业服务
深圳需要探索体制改革,而香港专业服务的发展实际上受到体制的制约,因此有必要找到一个中间立场。前海区可以通过引进香港式的专业治安服务来营造一个法治的社会环境。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香港各界精英建言深港合作新路向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6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