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70字,读完约6分钟
当香港新一届区议会选举尘埃落定时,各方面的政治团体都会评估议席的得失和选票的升降。其中,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在这次地区选举中,每个人都说他们是赢家,不是大赢家,也是小赢家,至少当他们输得少时,他们就赢了。环顾众多的政治团体,我们真的找不到任何人承认他们在地区选举中失败了,更不用说需要向他们的支持者道歉或者鞠躬下台了。

让我先说一说当权派的领袖:民建联,它有多达119个议席,占议席总数的30%,与上届基本相同,无疑是最大的赢家。民主建港联盟主席李慧琼指出,该党赢得超过30.9万张选票,比前一届明显增加,因此她对选举结果感到满意。此外,总工会主席林也表示,总工会在本届区议会选举中赢得29个席位,总票数超过9.5万,比上一届有所增加,并表示选举结果稳定。当然,为了全面评估亲当权派的地区选举结果,我们绝不能忘记新民主党,它是中产阶级选票的主要支持者。虽然该党失去了两个香港岛和太古城的中产阶级选区,而其政治盟友沙田的许多高级文官也未能连任,但该党主席叶刘淑仪认为中产阶级的支持并没有丧失,“香港失去了议席,但赢得了总票数。”

11月22日是区议会选举的大日子。新华社两天后发表了一篇题为《香港区议会选举前的空 》,激烈的 爱国爱港阵营最终胜出,这意味着,“爱国爱港”阵营赢得了431个席位中的70%以上,与上届相比稳步上升。同时,在这一点上,官方代表新华社充分肯定了当权派在地区选举中的表现,这自然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另一方面,当最大的政党民主党的泛民主派评估地区选举的结果时,该党主席刘慧卿认为地区选举的整体表现是合格的,有95名候选人和43人当选,比上一届多了一人,特别是12名新当选者获胜,这证明党内新旧人士的更替非常成功。在地区选举中转向“精英制度”的公民党派出25人参加竞选,最终席位从7个增加到10个。人们认为这次选举的结果总体上是符合标准的,甚至取得了一点进展,这甚至显示了“精英制度”的成功。当然,值得一提的是,以“青年新政”为代表的“伞兵”已经遍地开花,新的民主联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前者有8人成功触地得分,而后者有16人出局,其中15人当选,成功率前所未有。总之,每个地区的选举都有自己的收获,每个人都很开心。

话虽如此,但任何选举都必须赢或输,这取决于你从哪个角度看待它,以及你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它。让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评价赢家和输家:
首先,这次地区选举是自去年“占领中环”以来的第一次全港性选举,而今年的政治改革建议被否决。因此,各方普遍关注香港政治版图在这一巨大政治浪潮后的变化。然而,在这个区议会的投票日之前,两个对立的政治阵营不但回避了“占领中环”的话题,甚至“空”在每个选区都放下了“伞兵”,都收起了象征“占领中环”的“黄丝带”。对这种做法的唯一解释是,目前的社会高度分裂,“蓝丝”和“黄丝”都有忠实的支持者。如果“占领中环”的问题被高调炒作,新的支持者将无法获胜,厌倦政治对抗的中间选民的选票可能会流失。

尽管两个政治阵营选择了冷眼对待“占领中环”,但不可否认的是,“占领中环”问题仍在地区选举中悄然酝酿,导致地区选举的投票率达到创纪录的47.01%,甚至高于2003年3月7月1日之后的44.1%。根据历史经验,高投票率通常对群众有利。然而,这一次,有一些意外,因为选举结果是不确定的,群众和组织系统有自己的得失。形势不是一边倒的。我相信双方的投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冲的作用。即便如此,最终,泛人民受益于高投票率,席位和选区的平均投票率都显著提高;相反,由当权派直接选出来的旗舰,民建联的议席并没有增加,选区的平均投票率只与上届相若。因此,只能说,泛人民取得了小小的胜利,而组织系统没有失败。

第二,在选举之前,公众舆论普遍关注的是政治上的新一代能否顺利成功,实现新旧交替。不足为奇的是,本次区选举的当选人平均年龄为45.5岁,比此前的46.3岁和46.5岁低了近一年,这表明区议会年轻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因此,从年龄来看,年轻人已经成为赢家。即使我们不能说所有的长辈都是失败者,至少这证明了面对年轻的挑战者,他们不容易取胜。

最典型的例子是沙田的“本土龙”公民力量,可谓“老猫烧胡子”,失去了5位在任议员,其中4位是60多岁,1位是50多岁,而挑战者都是20多岁的全职地区青年,可见经过以往政治运动的洗礼, 年轻一代寻求变革的声音响彻天空,这个地区新当选的人一个接一个地掌权,这表明社会渴望政界出现新面孔、新思维和新气象。

第三,如果我们看看激进派和温和派人士在今次区议会选举中的表现,结果显示那些鼓吹激进路线的政党,例如社民党、人民力量党和热血市民党,可以说是整个军队,无疑是一个大输家。当然,地方选举的政治氛围不利于主张与中央政府理性沟通的泛人民。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黄承志,他因主张政改方案而被民主党开除党籍,并在退出党后搭建了一个参政“新思维”的平台。在这次地区选举中,有三个人投了正确的票,但是他们没能赢得一个席位,他们也成了大输家。相反,主张务实的地方路线的新民主主义联盟“获胜”。

可以看出,反对与北京沟通、主张地方和更激进的抵抗路线的新一代泛人民,有权在泛人民阵营中迅速发言;相反,那些提倡温和和沟通的人已经消失了。这样的结果将对未来中央政府与泛人民之间的沟通与和解造成非常不利的局面。

总之,这次区议会选举的结果,不仅对两个对立的政治阵营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对研究未来的政治走向,特别是明年的立法会选举,也有一定的指数意义,更大的输赢之争即将上演!(时事评论专栏作家黄天翼)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香港区选的赢家和输家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697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