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7字,读完约3分钟
2015年,“创业”、“科技”和“互联网”成为香港居民的热门话题。根据香港创业生态调查,香港的初创企业、共享工作和创业培育中心的数量增加了40%以上。在首届香港国际制造商节上,年轻人的创业热情令人印象深刻。香港迎来了企业家的春天。

在这种情况下,香港的科技企业家仍然面对甚么限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粤港澳合作促进会信息技术委员会主任、香港信息技术协会会长邱达根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香港的金融和房地产业发达,但互联网和科技等新兴产业相对落后。根据2015年CICC报告,在毗邻香港的深圳,初创企业的风险资本约为15亿美元,而香港只有5000万美元;深圳每1000人中有17名R&D技师,而香港只有3名。
为了在香港营造创业氛围,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香港各界积极行动:2015年,香港举办国际制造者节,成立创新科技局。香港社会越来越重视科技,观念也有所改变。邱达根说:“年轻人想在大学毕业后创业,老年人想尝试创业。投资者对初创企业越来越感兴趣。”

2015年,InvestHK走访了40家共享工作空、创业培育中心和加速器的运营商,发现共有1558家初创企业在这些创业空运营,同比增长46%。这些初创公司总共提供了4535个
邱达根表示,在香港的初创企业中,约40%的员工不是香港人。「目前,数码港已有数十家来自以色列和美国的法国公司和企业家落户。此外,空的商业投资和创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一些国际知名的创业加速器已经登陆香港。”

邱达根认为,香港作为一个创业的地方,有很多优势,例如法律法规与国际标准接轨、尊重知识产权、改善基础设施等。更重要的是,香港是连接内地和国际市场的枢纽。邱达根表示:“香港人也应该放眼香港以外的市场。”
邱达根表示:“如果香港的初创企业只专注于本土市场,它们可能会成功,但规模不可能像英美烟草(Baidu、腾讯、阿里巴巴)那样大。”他举了最近发展迅速的“大江无人机”为例。“大江无人机”的想法始于香港,后来在内地建厂。他相信这可以作为香港与内地开展科技合作的典范。初创企业可以利用香港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技术在内地申请专利和土地生产。

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中国正在掀起一股“大众创业和创新”的全国性创业浪潮。邱达根希望香港的年轻人也能赶上这股浪潮。“在互联网领域失败的代价比投资工厂要小得多。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邱达根坦言,目前香港的创业氛围并不像内地那么火爆,但香港的风险投资公司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搭建一个平台,将国内外的创新创业资源连接整合起来,为投资者和企业家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
邱达根说,创业是一个完整的生态链,包括投资者从创业到成功创业的出路。北京做得很好,整个生态链已经成熟。香港的投资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例如,香港创业板市场的设计需要优化。
邱达根还向香港企业家提出了一些建议:香港企业家应该开阔眼界,了解成功企业的运作模式。同时,他也希望香港能够吸引更多天使投资者,将香港年轻人的优秀创业项目介绍给谷歌、脸书等公司,让他们的创意更好地应用于社会。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香港信息科技联会会长:香港正迎来创业者的春天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768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