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4字,读完约4分钟
今天(4日)上午8时30分,中国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结束了在南海为期两个月的实验应用科研航行,返回三亚。这项科研任务成果丰硕,最大潜水深度达3407.7米。为了全面测试潜水器的性能,《深海勇士》最大连续昼夜潜水天数达到19天,成功实现了夜间潜水的正常化。

此外,潜水器还搭载了各个年龄段的乘客进行潜水,其中82岁的王院士带领“深海勇士”号潜至1400米,成为世界上年龄最大的潜水科学家,展示了潜水器卓越的实战能力和潜水器团队高效默契的合作能力。此外,南海实验应用科学研究的成功航行为“深海勇士”号11月份前往西南印度洋进行试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性能良好,连续深潜操作
南海深海勇士号的试航强度有多大?船上的记者也有独家视频,所以我们去看看。
三沙卫视记者丁毅:这里是深海勇士第84次下潜的部署地点。现在是中午12: 30,这也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通过我手中的温度测量仪,我们可以发现甲板上的温度已经达到了70℃,这对现场工作人员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这一次,“深海勇士”号将潜至约3400米的海底,进行8小时的科学调查,这也是对“深海勇士”号持续深海作业能力的调查。

据了解,深海勇士号计划于今年年底在西南印度洋进行科学考察。为了测试设备性能和积累相关经验,深海勇士载人潜水器模拟了南海西南印度洋科研场地的海洋深度,并进行了几次深潜作业。
CSIC 702研究所“深海勇士”副总设计师杨申申:我们计划进行4到5次潜水,并在3000多米处再次确认潜水器的状态。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训练(人员),坐在潜水器底部,对整个潜水器进行取样和操作的过程,为我们年底对西南印度洋洋中脊海底热液区的科学考察积累一些经验。

深海勇士号搭载了第一名外国乘客
“深海勇士”是目前中国性能最好、国产化率最高的深载人潜水器。“民族武器”不仅要造好,而且要用好。在这次南海试航中,“深海勇士”的强大载重量是最好的表现。
三沙卫视记者丁毅:记者目前在第一号科研船上。在我身后,我们的工作人员正在为深海勇士的第82次潜水做准备。稍后,深海勇士号将迎来它的第一位外国乘客。
凯西来自美国。去年,他来到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从事潜水器的技术工作。为了更好地了解潜水器的水下工作条件,他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水下科研活动。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凯西·阿吉:这是我第一次乘坐载人潜水器潜水。我认为它应该很有趣。我希望这是一个很好的“双赢”的机会来改进潜水器和提高我自己。我将协助潜水器进行技术改进,并做一些工作来提高其性能,使其更适合潜艇作业。

经过八个小时的运作,“深海勇士”号于第二天清晨从1700米的海底浮出水面,完成了科学研究工作。第一次参加深海勇士潜水行动的凯西也和我们分享了他的感受。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凯西·阿吉:这次潜水持续了很长时间,但非常平稳。潜水后,船舱很冷,我一点也伸不开,但无论如何,这是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潜水经历。
深海勇士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深海载人潜水器,经过80多次潜水,正在不断完善中运行,逐步走向国际化,成为深海科学研究的开放平台。
CSIC 702研究所“深海勇士”副总设计师杨申申:我们的潜水器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有外国乘客和技术人员参与。这对提高我们整个潜水器的操作和维护水平,规范我们的操作流程非常有帮助。未来,我们一定会走向全球科学研究和国际化。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中国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返回三亚 南海海试获圆满成功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833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