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53字,读完约6分钟

店主孟庆国收拾好柜台,走出深圳世嘉大厦。当时是晚上6点钟,当灯亮着的时候,二号世嘉广场前的战斗机模型呜呜地飞来飞去,就好像在战斗一样,周围是几架彩色发光二极管盘旋在人们头顶的无人机。孟庆国在人群中间停下来,一起抬头看着这些新东西。世嘉广场所在的华强北路是华强北商圈的核心区域。深圳地铁7号线已经在这里建设了3年,似乎已经把华强北从中间切断了。

华强北迭代:“山寨世家”的辉煌与没落

在荒芜的华强北电子市场,过去的喧嚣早已不复存在

空商店和租金降低。曾经很受欢迎的华强北现在很痛苦。这些年赚了很多钱的老板们都经历了什么?他们有什么计划?《证券时报》联同深圳大学传播学院课题组,以“迭代断层中的华强北”为主题,进行了为期三个多月的调查。

华强北迭代:“山寨世家”的辉煌与没落

从每月收入100万到无法收回租金

在世嘉广场2号门旁边,有四个牌子,上面写着“五星商店”。这是孟庆国的柜台。

1999年,孟庆国生下第三个儿子,为了逃避计划生育罚款,放弃了老师的“铁饭碗”,带着家人和几个亲戚从安徽阜阳来到华强北。当时,孟庆国正巧赶上华强北第二次革命的结束。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哨,华强北(原名上步工业区)主导出口型加工产业,大量低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从香港转移到内地,华强北成为第一站。随后,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华强北成为深圳的中心,不断上涨的地价使华强北迅速升级为电子元器件的批发中心和集散地,华强北实现了第二波转型。

华强北迭代:“山寨世家”的辉煌与没落

孟庆国和他的亲戚抓住了这个机会。在工厂学习技术后,他们共同开了一家制造遥控器和控制板的工厂,并把自己的电子元件带到华强北出售。如今,他在赛格电子市场和华强北电子市场还有五个柜台。

孟庆国的“五星店”实际上只是一个“一米柜台”,现在月租金是7000元。另外,他在赛格二楼的店铺月租是3000元,华强北电子市场的柜台月租超过4000元。“现在,这是非常昂贵的,有时你甚至不能赚取柜台租金在一个月。”。孟庆国说道。

华强北迭代:“山寨世家”的辉煌与没落

根据孟庆国的回忆,在华强北生意最红火的日子里,他每月至少挣40万元。从2004年到2008年,他一个月赚几百万是很平常的事。“过去,当我打开门时,人群涌进来,互相挤在一起。我从早到晚都没有时间吃饭。我晚上六点下班。七点钟的时候,我正忙着打包和装运。”

华强北迭代:“山寨世家”的辉煌与没落

这是华强北的黄金时代。主要经营电子元器件的大都市电子城和新亚电子商城于2003年和2004年开业,在华强北路西侧形成了以华强电子世界为龙头的电子元器件交易中心。在华强北东侧,赛格电子市场、王源数码商城、太平洋安防通信市场、赛博数码广场、中电数码商城、童鸣数码通信市场、原赛格通信市场和万盛电脑城形成了以电脑、手机、各种数码产品及相关配套产品为核心的数码产品交易中心。华强北商圈东起上步路,西至华富路,南至深南中路,北至李鸿路,总面积约1.45平方公里。

华强北迭代:“山寨世家”的辉煌与没落

谈到目前的情况,孟庆国说,“与过去相比,人口流动减少了太多,2010年以后每年都会更糟。”

据世嘉广场一楼的楼层经理说,这一层有800多家店铺,只有500家被租出去,空的开店率高达37%。

深圳电子商会会长程木易认为,空购物率是最直接的参考指标,如果一家店铺难找,就是繁荣;如果“等待最好的词”,就是萧条。根据深圳市城市更新办公室的调查数据,华强北的购物中心经历了从1%到57%不等的/0/商店比率。当时,华强北“一米柜台”的转让费高达数十万,一店难求的时代已经过去。

华强北迭代:“山寨世家”的辉煌与没落

作为这种丛林生态的一部分,华强北的银行网点也退出了市场。在这个1.45平方公里的商业区,61家银行在最繁荣时期落户,但现在已有14家银行退出。深圳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陈立新认为,2016年及以后会有更多的银行退出,这反映出华强北商圈的现金流在不断减少。

华强北迭代:“山寨世家”的辉煌与没落

山寨家庭”[S2/]

辉煌与衰落[/s2/]

在孟庆国所在的世嘉广场,向西走310米,大约5分钟,穿过华强北路,就是华强电子世界;向东走,穿过3号路(这条路被数字命名为华强北工业时代的遗迹),走5分钟,然后你可以走到中电电子市场,陈的两个儿子分别在那里做外贸。

华强北迭代:“山寨世家”的辉煌与没落

2009年,陈的两个儿子继承了他父亲的生意,出口假手机。华强北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山寨手机而闻名,并在闪电般的时间里创造了一大批富豪,陈老板就是其中之一。

当一个朋友来家里做客的时候,陈老板从抽屉里翻出一部手机——大气的“本地金”手机,上面有一个银色键盘,一个天线,还有一个口袋大小的“老大哥”。这款名为“520”的手机是陈老板在2006年生产的。

这款“520”现在似乎已经从地面上跌落下来,上市时曾经很受欢迎,每月销量达数千部,每部手机的利润为三四百元。陈老板承包了一家工厂的两条生产线,日夜为他们工作。“那时候,顾客先赚钱,然后来找我排队买手机。”

一般来说,山寨机的寿命很短,但陈老板的“520”已经畅销一年多了,市场上也出现了盗版。这“520”使陈老板、他的姐夫、侄子和技术合伙人赚了不少钱,并在当年在深圳买了一套房子。

回首往事,陈老板曾经是普宁的一名语文老师。43岁时,他放弃了教书的工作,下海经商。1999年,他在广州投靠了他的姐夫,并和他的侄子一起在广州南楼的新亚广场出售香港的三星手机。

2002年初,他们发现在广州出售的华强北平房的手机是盈利的,新的商机使他们决定搬到华强北。2005年6月,陈老板在华强北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从“复制”开始。

经过四年的辉煌,山寨市场在2009年开始明显萎缩。54岁的老板陈退出江湖,将家族生意交给了两个儿子。他感叹道:“现在华强北的生意越来越难做,因为客户已经很聪明,知道生产手机的成本,所以利润被压得很低。”

根据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研究小组在华强、赛格等10个电子市场进行的238份问卷调查,2015年被称为华强北方的冬天,40%的老板说他们的盈亏平衡,26%的老板收入不到10万元,13%的老板收入在10万到20万元之间,少数人收入超过20万元。在盈利的老板中,88%的人说他们的利润在下降。华强电子世界深圳第二店门口附近的商铺投资计划也显示,该店5层楼有230家空商铺。

华强北迭代:“山寨世家”的辉煌与没落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华强北迭代:“山寨世家”的辉煌与没落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8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