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27字,读完约4分钟

近年来,我国电信网络欺诈案件数量以年均20%至30%的速度快速增长,欺诈者开始利用“猫池”、植入木马等高科技手段实现利润。昨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警方发起的首都网络安全日活动中发现,警方首次彻底揭露了电信诈骗的七种常见手段,并提醒公众时刻警惕个人信息泄露,避免被电信诈骗所损害。

警方首度揭秘电信诈骗七种手段

七种常见的欺诈方法

“涉嫌刑事犯罪”、“祝贺获奖”、“猜猜我是谁”...如今,许多人收到类似的信息或电话,一旦他们相信了,就会落入骗子的陷阱。据公安部统计,近年来,我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量以年均20%至30%的速度快速增长。自2015年以来,北京警方破获了4900多起电信网络欺诈案件,逮捕了300多名犯罪嫌疑人,并通过拦截和停止支付,为受害者挽回了6亿元的损失。

警方首度揭秘电信诈骗七种手段

北京警方表示,自去年以来,警方已与有关部门合作,及时劝阻了9000多名受骗的受害者,涉案资金超过1.4亿元。5万多张“黑色银行卡”被关闭,2万多个相关域名被屏蔽,47694个相关电话号码被关闭。

警方告诉《北京日报》,目前在mainland China活跃着三种类型的诈骗犯罪团伙。一个是大陆地方犯罪团伙,其特点是犯罪多、家庭类型多、地域广。还有台湾犯罪集团,危害最大,最难打击,涉案金额占总损失的50%以上。据统计,仅在2015年,就有113亿元人民币流向台湾。此外,还有非裔美国人犯罪团伙。虽然他们入侵我国较晚,但涉及的金额却逐年增加。

警方首度揭秘电信诈骗七种手段

在案件调查中,北京警方发现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一种高科技违法犯罪活动。据警方统计,常见的技术手段有7种,使用频率高、范围广,包括伪基站、木马病毒、换号软件、钓鱼网站、“猫池”、欺诈性wifi和银行卡刷卡设备。

高科技即时群发短信

传统上,电信欺诈者通过随机打电话或发短信来引诱受害者上钩。然而,《北京日报》记者从北京警方披露的欺诈手段中发现,欺诈者已开始利用“猫池”同时打电话或发短信来寻找欺诈目标。

警察给《北青报》记者看了一个像普通路由器一样的黑匣子,箱子前面有几个可以插入手机sim卡的卡槽。诈骗者将事先准备好的大量sim卡插入卡槽,随着卡槽上方指示灯的闪烁,“猫池”可以自动同时向多部手机发送短信或语音通话。

警方首度揭秘电信诈骗七种手段

警方告诉《北青报》,“猫池”是扩大电话通信带宽和目标设备的别称,可以同时拨打大量用户号码,诈骗者经常用它来提高通话效率。它不仅可以实现集群发布,而且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已经成为电信欺诈者常用的欺诈工具。

警方首度揭秘电信诈骗七种手段

此外,随着手机数量的增加,在wifi热点设置欺诈已成为欺诈者的常见伎俩。在设置wifi热点吸引用户连接手机后,诈骗者引导用户点击银行网站、购物网站等钓鱼网站,直接获取用户个人资料、支付宝账号、银行卡密码等信息,或进行其他欺诈性非法活动。警方表示,这种方法具有目标明显、隐蔽性强、劫持暴力的特点。

警方首度揭秘电信诈骗七种手段

始终防范个人信息泄露

根据警方的调查,发现欺诈者通常需要一个固定的过程来实施欺诈。根据警方的统计,绝大多数新的电信网络诈骗都与个人信息的泄露有关。个人信息披露的主要渠道是人为倒卖、黑客离开数据库、终端中的木马或不小心泄露。据警方分析,大部分诈骗者通过不法商家、网站漏洞、木马病毒、钓鱼网站、二手手机等渠道获取个人信息。

警方首度揭秘电信诈骗七种手段

在获得信息后,诈骗者利用他所掌握的信息,通过打欺诈电话和发送欺诈短信来与目标对象建立联系,并出于各种原因引诱目标对象上钩。

警方告诉《北青报》,要防范电信网络欺诈,首先要提高防范的基本意识和识破欺诈的能力。个人信息不得泄露,在核实前不得转移资金。不要随意参加各种抽奖或免费礼物,也不要把你的个人信息透露给非正式活动,如街头问卷、电话问卷和非正式的卡片处理。不要随意在不熟悉的网站上填写真实的信息,而是写一些固定的信息在网上使用,至少暴露你的真实身份。不要信任陌生人,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尤其是网上银行、支付宝、社交网络和电子邮件的账户密码,尤其是手机验证码。提供身份证、户口簿等复印件时。,应该明确指出“它只对某些单位的某些用途有效,而对其他用途无效”。

警方首度揭秘电信诈骗七种手段

此外,警方亦提醒市民,流动电话及电脑终端机应安装保安软件,定期升级及更新操作系统,并设置解锁流动电话及启动电脑的密码。社交和网上银行应该分别设置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警方首度揭秘电信诈骗七种手段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8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