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28字,读完约6分钟
像往常一样,王锴早上起床,一边吃早餐一边看新闻,一则关于淘大手机濒临破产并寻求出售的新闻映入眼帘。手机品牌Amoi让王锴的思绪回到了十多年前。2002年秋天,他从姑姑那里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一部全新的淘大手机。当时,Amoi也叫Amoi,手机型号是a8,当时非常流行。
在2002年前后,国内手机的普及程度比今天还要差。如今,淘大和伯德就像小米和华为一样,国内手机的市场份额一度超过70%。有科健、迪比特、手信和熊猫手机,它们都是手机界的热门品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品牌逐渐淡出公众视线。
回到开始提到的淘大,甚至更早在2000年,淘大也被称为淘大,与Xoceco同名,也位于厦门的东南部。他们俩最早都出生在电视上。后来,他进入了手机行业,并很快成名。
2002年,淘大单部手机获得8亿元的辉煌业绩。2003年,新的中国标志“淘大”取代了原来的“淘大”,然后在2005年达到顶峰,品牌价值为70.62亿元。然而,该公司自2006年以来连续三年亏损,并于2009年借壳上市。
在3g时代,联想移动前总裁刘军以1.35亿元人民币收购了淘大手机,并开始改造智能手机。2012年,他与360合作推出了一款特殊的V,反响很好。2013年,他继续扩展V系列,但它从2014年开始完全下降。
今年年初,淘大手机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据报道,淘大手机濒临破产,并已在寻求出售。
波导管:简化为三线品牌
“鸟手机,手机中的斗士”的口号让鸟开始了自己的品牌,鸟连续六年成为国内手机销量第一的品牌。2003年,伯德手机销量超过1000万部,超过摩托罗拉和诺基亚,成为当时手机市场的冠军。2006年后,伯德开始下滑,其市场份额迅速缩水至不到1%。
2003年,民营企业纷纷进入汽车行业,伯德也投资1亿多元成立了无锡汽车车身有限公司..当时,甚至连一个掀背车原型都暴露了,但第二年,伯德退出了汽车行业。
自2010年以来,由于主营业务持续亏损。伯德逐步增加了对外部委托贷款的投资,其贷款对象基本上是房地产公司。此后,伯德的委托贷款业务收入甚至超过了手机业务。
到目前为止,曾经的“国产手机第一品牌”伯德并没有正式退出手机市场,而是成为了一个三线小品牌。目前,我们主要从事海外市场,贴牌生产等业务。虽然新产品会不时推出,但很难实现以前的辉煌。
第一封信:转向旧的人机市场
很多人都不记得首信这个品牌了。早期,首信与诺基亚合资成立了首信诺基亚,为诺基亚品牌生产手机。2001年,首信开始推出自己的品牌手机,并以其低价的彩屏手机迅速启动品牌,掀起了中国彩屏手机的潮流。
然而,自2004年以来,首信的手机业务开始大幅下滑,销售低迷,库存增加,手机转卖率也很高。从那以后,很少能看到首信手机的广告。当时,业界认为首信已基本退出手机市场。
2006年,首信恢复了手机业务,但一直不温不火。在此之前,首信s718老款人机品牌凭借其大键盘和大字体,以及专为老年人设计的贴心设计,在老款人机市场上继续走红,甚至出现了假冒伪劣产品。
科健:已经退出手机市场
成立于1984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科健,于1998年成功推出了国内首款gsm手机。作为第一代国产手机的代表,科健曾经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由于早期与三电的合作,科健一度成为中国含金量最高的品牌。2002年,鼎盛时期的科健以数百万英镑赞助英超球队,成为首家与英超合作的本土企业。
2005年,科健手机逐渐退出消费电子市场,当地分支机构和相关部门相继关闭了国产机器的“第一品牌”。但是,科健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并没有被摘牌,其股票也被列为“*st科健”。前科健股份已被减持为空空壳公司。
熊猫:扼杀家庭电力市场
熊猫诞生于电视。早期,熊猫爱立信与爱立信合资成立,积累了手机研发和制造技术。2001年,熊猫移动成立,并以自己的熊猫品牌进入手机市场。早期的型号基本上类似于爱立信手机。
熊猫手机曾在2002年成为央视广告的“王”,并花了很多钱邀请著名影星梁朝伟担任熊猫手机的形象代言人。然而,这场营销活动并没有持续很久,它在2005年开始淡出手机市场。
此后,手机业务在2005年被剥离。中电控股重组了熊猫电子,成立了中电熊猫,并涉足液晶面板等上游产业。去年,它扼杀了家庭电视市场,推出了熊猫牌电视产品。
dibit:破产
迪比特成立于1993年,是台湾大巴集团的成员企业之一。2001年6月之前,迪比特一直在为摩托罗拉、西门子等手机制造商做代工工作,然后开始制造自己品牌的迪比特手机。可以说,迪比特是台湾手机制造商。
2003年,Dibit首次在市场上推出其品牌产品。其主要产品,迷你翻盖手机5688,通过去除蓝牙和gprs功能降低了成本,待机时间长。此外,以爱情为主题,月销量达到70万部(超过当时国内手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波导产品最高销量)。在巅峰时期,它是国内手机销量的前三名。
后来,公司开始暴露管理问题,并在2004年遭受损失。然而,总部所在地台湾大坝集团的首都并不存在,最终公司关闭,工厂被政府收回。
为什么这些手机品牌会消失?
回顾第一代国产手机品牌的发展历史,这些品牌的成长轨迹是相似的。它们都在2000年左右迅速上升,然后迅速下降,甚至在2005年后消失。这一时期的原因值得探究。
也就是说,大约在2005年,诺基亚和三星的国内市场份额急剧增加。与合资品牌汽车类似,为了进入中国市场,许多最早的外国手机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并选择当地企业成立合资企业,如诺基亚首信、三星科技和熊猫爱立信。
但是,随着国际手机制造商对国内市场和政策的了解,他们的本土化程度越来越高,不再需要国内的合作伙伴,所以没有国内企业单独行动是顺理成章的。凭借技术和资金优势,国际手机品牌很快在竞争中领先国内手机。
然而,大多数国内第一代手机品牌都没有核心技术。以科健为例,它只是一套完整的国外手机设计,只是外观上的改变。甚至一些国产手机品牌也直接将韩国产品品牌用于国内销售。
那时,手机是功能性机器,消费者被功能所驱动。国内大部分手机都有类似的功能,而诺基亚、三星等品牌拥有核心技术优势,在功能上不断创新,保证质量,因此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胜过国内许多手机品牌。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国产手机血肉横飞!明星还在 品牌已亡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8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