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88字,读完约3分钟
移动前,我为了去剑桥挥舞自己的青春准备了很多漂亮的裙子,但从公共汽车上赶车的时候忘了带。 我在伦敦换车时,突然忘了带行李箱。 这对总是谨慎的我来说从未发生过。 奇怪的是,我当时并不特别着急。 我以为要去剑桥,心里平静下来了。 确实剑桥给我的感觉是冷静不着急。

两年前,我特别幸运地申请了剑桥大学,但当时的国家公派项目已经签署了巴斯大学,所以没有签名。 到了英国后,我第一个去的城市是剑桥,在王学院里刻有徐志摩诗的地方庆祝了22岁的生日。 我记得出发那天正好赶上冬天的命令时,在剑桥待了一个小时。 朋友笑着说。 “看。 上帝让我在剑桥待得更多。

这次去剑桥是另一种心境。 快两年了。 看到同学的变化和自己的变化,心里感到很深刻。 朋友家住在康河旁边,每天早上和傍晚都在河里走。 剑桥不大。 没有公共汽车和牛津大。 如果牛津说城市有大学,剑桥就是大学有城市,学者氛围浓厚,停车的自行车,校园里张贴的博物馆和文艺活动的广告。
徐志摩在剑桥学习时说:“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 波浪中的艳影,飘在我心里。 ”。 更在这里领悟到“就像我悄悄地走了,我悄悄地来了”。 我挥动袖子,一片云也不取。 ”。 人生只有几十年,不长也不短,哲学上一直争论的“人从哪里来,从哪里去”的议题,在剑桥也相继上演了教义上的争论,他们被称为良心争论。 到16世纪,亨利八世进行了宗教改革,从宗教和神学转向希腊神学、圣经和数学。 开始逐步研究科学方法、运动规律、微积分,随后热力学、电子、原子、氢、dna、图灵计算机、量子力学、弦论等一系列学科迅速发展。

轻轻地来了剑桥很美,美淡泊,安静无风,像湖水,波澜不惊,又包罗万象。 曾经和英国朋友谈论英国经济危机对研究机构的影响时,那个朋友骄傲地说,无论英国经济如何衰退,牛津剑桥都不会衰退。 优秀的人建立了学习探索的乐园,那个乐园又培养了各行各业的精英,精英们决定建立剑桥。 我们被社会或世俗的东西束缚着,直觉认为剑桥是世界第一的大学,所以陆续有前我们来学习,带着剑桥的光环在世界各地创业,就像永远的良性循环一样。 事实上,第一批来剑桥的教师和学生是1209年为了避免殴打斗争而逃离牛津大学的学者,被艾莉主教收容,当初的他们也可能不期待那个避难所会成为今天的辉煌。 剑桥的校训我记得这里是启蒙之所。 智慧之源,在离繁华伦敦100公里的安静地方,静静地孕育着无数优秀学者的思想,百花齐放,可以说百家争鸣。 从牧师的培养到有学问的国家栋梁的培养,再到自然科学家和人文社会科学家的争论和不同,所有思考的火花都散发着理性和思辨的光辉。

康河的水是碧绿的,厚重而不厌,担负着剑桥800多年历史的后味。 我坐在椅子上,天黑了,那荡漾的柔波像这样平静,婉转,缠着微风的密语,一个女人弹着琵琶慢慢地说着往事。 夕阳的水波如梦,光芒四射。 此时的自己不知道是悲伤还是快乐。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快讯】感受剑桥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3030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