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41字,读完约3分钟

83年前的12月13日,中国侵略日军野蛮入侵南京,历时40多天在悲惨的大屠杀中,30万同胞被杀。 83年,金瓯有缺的时代过去了,民不聊的屈辱不再重现,岁月可以治愈伤疤,但国架永远刻在骨髓里。 今天,我们要纪念遇难同胞,记住其屈辱的历史,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是珍惜和平、维护和平、维持和平的决心的意志。

【快讯】国家公祭日:与世界一起挽紧和平的臂膀

国家公祭在参加祭祀的人中白发老人越来越少,但在记得这段历史的团队中,年轻的身影很多。 临近节日,南京地铁站内增加了一面“和平愿望墙”。 年轻人一个接一个地停下脚步,充满对和平的想法地呼吁“不要让橄榄枝从和平的鸽子嘴里滑落”“铭记历史,珍惜和平”“祖国的繁荣,世界和平”……,包含着语言。 记住历史,只有不忘记过去,才能让和平的太阳温暖所有的土地,照亮所有热爱和平的心。 中国的第七个国家公祭日也是加拿大的第四个“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 北京时间12月12日,在“南京——从世界残墟城市到国际和平城市”的云国际论坛上,加拿大和枫会的馀承璋会长发表了“将紫金草和平花的种子撒向各地”的演讲,分享了中国人在加拿大传播和平理念、开展纪念活动的经验 为什么要在海外举办“12.13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活动”? 为了自己,也为了子孙。 记住老一代的悲伤,让和平事业被我们这一代、下一代继承。

【快讯】国家公祭日:与世界一起挽紧和平的臂膀

在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的石碑上,用多种语言刻着“战争是从人的思想开始的,需要在人的思想中构筑维护和平的壁垒”。 现在有更多的国际朋友加入了传达和平的团队。 韩国少女让·哈纳去年5月成为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的国际志愿者解说员。 80多岁的麻省理工大学教授郑洪写了一本英语小说《南京不哭》,传达了西方社会中国从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经历了怎样的痛苦……他们为历史而奔走,为正义而奔走,为和平而奔走

【快讯】国家公祭日:与世界一起挽紧和平的臂膀

当和平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时,历史的创伤同样表明,和平稳定的快速发展环境不容易,只有共同奋斗、真诚团结,才能重演历史的悲剧。 83年过去了,曾经血淋淋的残垣断壁上,矗立着繁华的大都市。 昔日的金陵、今天的南京、古城和新城互相照耀,文明和活力互利。 这个城市和人民曾经受过伤,今天的南京在和谐的迅速发展中呈现出活力。 从以前开始,没有强大的国力,就不能更好地维持和平,给国民安全感,告诉我们不能保护国民的尊严。 国民强大的话,国民更有幸福感。

【快讯】国家公祭日:与世界一起挽紧和平的臂膀

弱肉强食不是人的共存之道,穷兵麟武不是人的和平之策。 提出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的建议,使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融入经济全球化,提出共同建设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进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国际关系建设,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世界和平、稳定 我们伟大的祖国,走着追求快速发展、追求和平的道路,踏着促进合作、谋求共赢的鼓点,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快讯】国家公祭日:与世界一起挽紧和平的臂膀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30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