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59字,读完约5分钟
北京时间16日22点,科学家们宣布跨国成功检测到第一例双中子星引力波,人类首次窥见引力波源的神秘。 我国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2、国内第一台包括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望远镜在内的多台设备参与了引力波的观测,中国科学家利用引力波光谱解开了宇宙中金、银等超铁元素产生的之谜。

年12月30日拍摄的南极巡视望远镜ast32。
找到宇宙的“黄金之源”
“中子星合并是宇宙的‘巨大黄金制造商’,利用引力波探测中子星,可以向人类展示金、银等超铁元素是如何在宇宙的‘盛大烟花’中诞生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金志平参加的国际奇
年8月17日,第4例引力波事件发生后的第3天,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台ligo又发现了新的引力波信号gw170817。 与前四例黑洞合并产生的引力波不同,gw170817是两个中子星合并产生的引力波。 世界上约70个地面和空间望远镜从红外、x射线、紫外线、电波等多个波段进行了后续观测。

双中子星的合并过程既能产生引力波也能产生电磁波(照片来自网络)。
其中包括中国架设在昆仑站的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2。 位于南京的中国科学院南极天文中心的年轻人胡镭是第一个观察到南极巡视望远镜ast3-2“有情况”的人。
胡镭于8月18日中午告诉记者,南极队在知道引力波信号的正确方位后,立即调整了巡视望远镜的立场,将望远镜的观测立场提高到极限,在10天中,每天经过2小时,终于在预期坐标内看到了其宝贵的亮点。 中国在南极拉了这个机会!

“没有看到”也很重要
什么样的“看到了”是狂喜的,一部分“没有看到”也很重要。 引力波发生时,世界上只有4台x射线和伽玛射线望远镜成功监测爆炸天区,中国的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望远镜就是其中之一。
慧眼望远镜于去年6月15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专家介绍,参加这次引力波事件观测时,慧眼望远镜刚试运行了两个月。
慧眼望远镜的形象
慧眼望远镜拥有高能、中能量、低能x射线望远镜和空间环境监视器等科学仪器,可以将以自身为中心的全宇宙360度范围纳入视野。 把银河系扫描成大天区巡逻,可以发现新的高能天体。 利用伽马射线爆炸的商业模型,还可以发现其他急剧的爆炸现象,有助于研究宇宙深处大质量恒星死亡和中子星融合等过程中黑洞的形成。

“在兆电子伏的能量段中,预计引力波电磁对应体非常明亮,但实际上慧眼望远镜没有检测到这样的放射,给出兆电子伏的能量段的流强上限,其放射特性多,远离理论预言 这也是历史发现。 中国科学院高能所慧眼望远镜伽马暴力与引力波电磁兼容体研究组负责人熊少林说。

为了那一秒的相遇,人类在寻找一百年
天体剧烈活动引起的时空紊乱,就像向浩然的宇宙中央投掷石头,经过10亿多年的漫长银河之旅,时空的涟漪最终与地球相遇1秒钟。 从1916年爱因斯坦的预言中,年2月首次明确检测到引力波信号,人类为了这最后一秒的相遇寻找了100年。

从第一次发现开始,人类“触波”的频率明显加快。 年12月,年1月,8月,人类又三次检测到了因合并双黑洞而产生的引力波。 特别是最新的,编号为gw170814的双黑洞引力波是由美国的两台ligo设备和欧洲的“处女座”( virgo )引力波探测器发现的。 三台设备合作,大大正确地发现了引力波在宇宙中的方位,引力波搜索又迈出了一大步。

第五次引力波信号也是第一次中子星合并引力波,引起了世界天文界的狂欢。 8月17日,世界上约70个地面和空间望远镜从伽马射线、x射线、紫外线、光学、红外线、电波等波段进行后续观测,引力波信号来自地球约1.3亿光年的长蛇座内ngc4993银河,两个中子星的质量在太阳的两倍以下

重力天文学的时代已经到来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3名对引力波勘探做出重要贡献的美国科学家。 重力天文学的时代已经到来。
吴雪峰,金志平等研究者预测下一个探测亮点应该是中子星,黑洞合并产生的引力波。 乐观地估计,这一令人兴奋的发现可能在今后一两年内与人类见面。 另外,白色矮星等天体合并产生的低频引力波和宇宙开始大爆炸产生的原始引力波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在这个行业,中国近年陆续提出“蚂蚁计划”“天琴计划”“太极计划”,在陆地和空间探测中低频和低频的引力波。
基于“慧眼”技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提出了专门检测引力波闪光的引力波高能电磁兼容体全天监控项目( gecam ),命名为“闪电”。
熊少林表示,“闪电”不仅全天随机爆发的引力波闪光灯,而且具有更低的检测阈值、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和更好的定位能力,对引力波闪光灯的综合检测性能远远超过现有望远镜。 如果顺利立项,这有望使我国在引力波电磁兼容体的探测研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韦大明说:“引力波有助于人类洞察整个宇宙的起源。 如果找到合适的引力波,人们有机会找到大爆炸等一系列基本物理假设的证据。 届时,人类将看到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塑造宇宙的力量”
(有些照片来自中国科学院)
记者:王阇、蒋芳、白国龙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快讯】中新经纬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3046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