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28字,读完约4分钟

作者董秀成(中国石油大学教授,中国油气产业快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最近,由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主导的国产成品油降价在全国许多省上演,山东、河南、浙江、广东等省出现了大幅度的油价优惠,民间、社会加油站被迫跟进,引起市场份额之争, 这次降价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本轮降价其实是为了消化库存的价格战。 这次降价幅度大,范围广,给人前所未有的错觉,其实降价引起的价格竞争一直存在于国内石油市场,但以往的降价由于面积小,降价幅度低,没有引起广泛的观察。 这次降价并不是中石油中石化先行开始的,最近一两年的民营公司一直以低于中石油、中石化的价格销售成品油,但民众的心情很低。 民营企业的组织结构比较简单,市场反映速度快,调整价格方便,通过降低价格容易吸引顾客。 这是因为占半壁江山的民营企业对中国石化成品油的销售量施加了压力。

【快讯】成品油降价背后:谁掀起的价钱战?

对民营公司来说,中石油中石化的组织结构多而杂,加油站本身无权调整价格,市场反应灵敏度低,不能像民营公司那样迅速调整价格,缺乏价格特征,吸引顾客的能力相应弱,这种销售 这次价格调整的目的是通过价格战略来消化库存。

【快讯】成品油降价背后:谁掀起的价钱战?

价格战对双方来说都是低利润销售。 与中国石油中石化相比,民营公司的协调比较灵活,运营价格低,应对价格战,民营公司可以通过降低销售量的措施暂时应对,对其经营影响不大。 中国石油的中石化也面临着利润低的问题,但其自身运营价格高,压力大。 这是因为在双方利益空间小的情况下,价格战对双方来说都是冲击,是正常的市场竞争。 其实中国石油中石化的首要目的是在这次价格战中增加市场份额,消耗内存,当然在这个价格战中民营企业一定会受到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太大。

【快讯】成品油降价背后:谁掀起的价钱战?

关于当前市场原油供应过剩的原因,各方面讨论很多,最重要的原因是精炼进口原油配额开放引起的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的快速发展速度稳定,成品油的消费也开始下降。 另一方面,地炼进口原油市场份额的开放,中国地炼所获得了进口原油的进口权、采用权、贸易权,市场上的石油供应量大幅增加,成品油市场的竞争加剧。 到去年为止,石油进口主要是通过五大国营贸易企业进口原油,此外非国营贸易企业的进口量很少,几乎是几十万吨或几百万吨。 年以后,放开了地炼进口原油配额的限制,新增加了9000万吨原油,迅速增加了市场供应量,增大了对市场的冲击。 另外,最近民间加油站的低价营销冲击了中石油中石化的销量,不容忽视。

【快讯】成品油降价背后:谁掀起的价钱战?

最近的中国石化因股份制改造问题在海外市场上市,因为有传言说这个降价会为了中国石化在海外市场上市,实际上和这次价格战的相关性很低。 首先中石化本身的销售额很大,为了在海外市场上市没有必要增加销售额。 而且,影响公司世界排名的第一要因是销售额,不是销售额。 企业上市的首要因素是利润和利润,利润下降影响市场价格。 因为这个降价也逼近市场。

【快讯】成品油降价背后:谁掀起的价钱战?

这次持续降价的时间取决于中国石油中石化本身的优势、市场状况和整体经济形势的趋势,通过这次价格战,市场份额上升的同时库存被比较有效地消耗,石油价格恢复到正常的价格。 (中新经纬app )

【专家介绍】董秀成、教授、博士生导师、能源经济学家、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快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兼任中国石油流通协会副会长、中国能源资源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 长期以来,为国家宏观管理部门和大型石油企业提供了战术和政策咨询业务。

【快讯】成品油降价背后:谁掀起的价钱战?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共平台(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观看越来越多精彩的财经信息。

(所有中新经过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载、摘录或以其他方式采用。 本文不代表中新经过的观点)

【编辑:姜莹】

2桶石油价格金战加速领域洗牌星期五成品石油价格下降几乎定局 0608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快讯】成品油降价背后:谁掀起的价钱战?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30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