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08字,读完约4分钟

中新社北京12月5日电题:“华侨界杰出人物”梁思礼鼓励海外人才回国:机会在中国

中新社记者南若然

在第九届全国回国华侨代表大会上,导弹、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被授予“中国华侨界杰出人物”称号。 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梁思礼说这一荣誉是“光荣的”,并鼓励海外优秀的留学生回国。 现在快速发展的机会在中国,他说:“如果你好的话,我会回到中国做贡献。”

【快讯】“侨界杰出人物”梁思礼勉励人才回国:机遇在中国

梁思礼出生于1924年,是清末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梁启超最小的儿子。 5岁时父亲去世了,梁启超生前说“人真的很有爱国心,而且方可以用大事”,对梁思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41年高中毕业后,梁思礼和三姐梁思懿一起去美国留学。 这个学业经验为梁思礼的“工业救国”思想奠定了专业基础,“留学时,我认为中国工业落后,所以想学习工业技术,学习回国。 ”。 赴美后,梁思礼在普渡大学和辛辛那提大学学习了电机工程、自动控制等专业,获得了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快讯】“侨界杰出人物”梁思礼勉励人才回国:机遇在中国

当时,由于日美宣战,梁思礼与家庭的联系和经济来源断绝,生活相当艰苦,他曾在餐厅洗碗、当服务员、担任游泳场的救生员等。

“父亲经常说,哭着打了几十年,生命就变成了沙漠,没什么用。 」梁思礼说,留学期间的经济困境对他来说也是收获,「因为没有钱,除了学习以外只能运动。 我的课余时间大多在体育馆和游泳馆度过,锻炼身体,学游泳后当救生员还有收入。 ”。

【快讯】“侨界杰出人物”梁思礼勉励人才回国:机遇在中国

留学期间,梁思礼参加了留美知识分子的爱国组织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和北美中国基督教学生联合会。 这两个组织动员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回国参加建设,许多人回来后成为院士和学科领袖,1949年9月,梁思礼回国参加了新中国建设。

【快讯】“侨界杰出人物”梁思礼勉励人才回国:机遇在中国

回国后,梁思礼先后指导和参加了多种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的研制实验。 他是中国自行设计,1964年实验成功的第一批地——地导弹控制系统负责人之一,之后在改进的型号中指导了有中国特色的全惯性制导系统的开发。 他参加了1966年10月27日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震惊世界的导弹核武器实验他是中国向南太平洋发射的远程液体火箭和长征二号火箭的副社长,在控制系统研发事业负责人他的主持下,中国第一次控制集成电路 他还参加了1980年向太平洋发射远程火箭的飞行试验。 是导弹可靠性工程的领导者。

【快讯】“侨界杰出人物”梁思礼勉励人才回国:机遇在中国

梁思礼的出色贡献给他带来了很多荣誉,对于“中国华侨界杰出人物”的称号,老人以寥寥几个字就有“光荣”的获奖感,但谈到现在的新海外留学热,梁思礼对年轻一代的留学人才寄予厚望 如果你是好人,就是优秀的人才,学业结束后应该为中国做出贡献”。

【快讯】“侨界杰出人物”梁思礼勉励人才回国:机遇在中国

20世纪50年代,梁思礼被派往欧洲学习先进技术,但现在中国经济科学技术进步后,将中国的高铁定位于欧洲。 这一变化给梁思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现在的真正机会在中国,留学人员回国迅速发展的空间更大。”

梁思礼对当初的回国选择是这样说的。 “我有一个好朋友留在美国。 之后,他是美国波音航天企业的最高科学家,我是中国宇航部的总工程师,我们的地位相当不同,但收入相当不同。 有人问我,你觉得那个怎么样? 我的回答是,他开发的导弹瞄准中国,而我成功开发的东风五号导弹是保护祖国的,这是我们的不同。

【快讯】“侨界杰出人物”梁思礼勉励人才回国:机遇在中国

父亲梁启超一生都尊重“兴趣主义”,所以清爽的乐观也成为梁思礼的养生之道。 “70岁的时候,我散步时掉进了电缆井,折断了三根肋骨,井里的树股差点插在脊椎里。 康复后,很多人说我比以前健康了,我总结说这个过程贯穿了我的13条经络,因祸得福。 ”。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快讯】“侨界杰出人物”梁思礼勉励人才回国:机遇在中国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30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