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40字,读完约3分钟
2月25日,据上海市侨务网报道,“享受小屋我家,进小屋暖和。 心里愤怒地唱歌,忧郁的心情都荡然无存。 敞开心扉说话,和谐音符在空中飘扬……”快乐幸福的老人们伴随着悠扬的钢琴声唱着《快乐小屋》的自制歌曲。 这是发生在上海闵行区虹桥镇龙柏三村鲍美利家的温暖一幕。 每周四上午,这所名为“快乐小屋”的房子将迎来十多个老人。 她们唱歌,聊天,每周一次的聚会总是精心打扮,很开心。
75岁快乐小屋的创始人鲍鱼美利是华侨,1992年从上海交响乐团退休,1999年不幸查出癌症。 在与病魔作斗争的日子里,他没有倒下,利用自己的声乐特长,在自己家里建造了开心果小屋,向当地居民传授音乐知识,通过小屋的同平台,组织了参加地区演出、公益慰问的小屋成员。

快乐的小屋以音乐为桥梁,吸引了社区居民的感情
小屋的成员年龄和音乐基础不同,有些成员不知道光谱,不敢一个人唱歌,鲍老师不厌倦地做个别指导。 每次上课,鲍美利都教授都会教大家一点音乐基础知识,让大家学习有趣,让他们体验音乐世界是精神享受。 她的音乐作为桥梁,逐渐提高了居民们的音乐素养,而快乐的小屋就像绳子一样,紧紧地收集着所有成员的感情。

二、快乐小屋以对话角为平台,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忧虑
快乐的小屋里有个阿姨,得了抑郁症多年,经常住院吃药,她自己心情很难受,脸上没有笑容。 参加快乐小屋的活动后,大家经常和她聊天,为此疏远心理。 渐渐地,阿姨的心灵窗户打开,精神面貌一天比一天好,她用自己恢复的经验,影响住在同屋的患者,这个患者受到了其指导和启发,精神面貌也变了,她们成为了好朋友。 项阿姨自己努力了,现在病情恢复了,家庭关系也变好了,家庭里经常听到歌声和笑声,是一个愉快的景象。

三、快乐小屋通过参加演出和社区活动,提高了老年人的幸福感
快乐小屋的成员大部分是老年人,平时年轻人忙于工作,精神寂寞。 参加快乐小屋的活动后,老人们的精神世界被托付,面貌焕然一新,最明显的变化是因为派对变美了。 每周四上午,大家都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聚集在快乐的小屋里。 快乐的小屋总是离开小房间,走向社区这个大天地。 成员们为了感谢社区大楼的领导举行了音乐会,送去了小区内独居老人的慰问演出和礼物。 在迎接世博会期间,大家自愿参加社区卫生监督队,推进世博会,劝大家不要乱扔垃圾,有序停车。 这样的参与感让小屋的成员们感到生活充实有价值,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幸福感,家人变得和平,社区也越来越和谐。

四、快乐小屋成为志愿者孵化基地,开展了新的社区志愿者服务模式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快讯】上海七旬侨眷创办“开心小屋” 音乐作桥暖社区——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3083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