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44字,读完约3分钟
张裕企业自1892年创立以来,长期聘用外国技师。 1934年徐望之就任经理后,重点是物色和培养国内人才。 张裕企业的第四代酿酒师,原轻工业部高级工程师朱梅在《关于张裕葡萄酿酒企业的一些往事》中说:“为了处理酿酒技术的问题,徐望之去上海向交通大学求助。 一位化学教授谢凝远(名谢惠,字凝远)把当时毕业的学生带到烟台来。 谢教授忙于教育任务,不留他的学生孙卫,孙卫后来成为张裕企业的化验室主任。 ”。
根据《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年谱》,孙卫是江苏南通人,1932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学院化学系,1936年毕业。 在1937年出版的《化学工业》杂志第12卷第1期中,刊登了孙卫写的《烟台张裕葡萄酒酿造企业概况》,在张裕企业的化学检验室中,刊登了“化学检验室是最近成立的,第一分为两个部分:化学部、微生物部。 前者的事业是原料及成品的检查,是酿造时发酵作用的管理及原料的选择。 改良成品的研究也接受外部委托的检查业者。 细菌部分是发酵菌的研究、发酵作用下的发酵菌的检查以及人工发酵的研究。 化验室有约5000元左右的仪器、药品,有精确普通的天平3台,电炉、增压锅、电热箱、液体比重计、韦氏液体比重计、比重瓶、沸腾计、ph测定器、测定糖分的极光等。 检查药品也有150种。 ”。

孙卫和朱梅同年进入张裕企业,都是张裕企业创办的中国酿造学社的基本员工,也是中国酿造学社主办的《酿酒杂志》的主力作者,其中孙卫于1939年《酿造杂志》第二期将研究报告《张裕葡萄酒的分解与各国葡萄酒的比较》 分解方法根据美国农业化学家学会( aoac )的研究者阿尔伯特·厄内斯特里奇的《食品检查和分解法》和威廉·病毒的《葡萄酒和其他水果发酵产品实验室检查法》,分解对象是张裕产品的3种葡萄酒、4种白葡萄酒。 分解指标包括比重、酒精体积%、浸出物、灰分、总酸度、挥发性酸、糖部、单宁。 比较对象是法国、意大利、德国、美国许多著名产区的葡萄酒、白葡萄酒和起泡酒。 结论:认为张裕葡萄酒的“面团与欧美优质酒相差无几”。

孙卫于1939年《酿造杂志》第三期发表了研究报告《烟台张裕酿酒企业白兰地酒的解体》,解体对象包括张裕产品的四种白兰地。 分解指标包括比重、酒精体积%、析出物、酸度、脂、醛、呋喃醛、杂醇油。 比较对象是法国干邑大香槟区、小香槟区、边林区、优林区、良林区的白兰地,本来是“为了与有名的法国白兰地相比,消除国人不可监禁的迷外心理,增强国人对国产白兰地的信仰心”。

1941年,《酿造杂志》《总公司员工信息》栏也刊登了“孙卫君结婚”的记载。 “总公司基本员工孙卫君于今年9月7日在上海假上海海关俱乐部与震旦女子文理学院秀才黄惠君结婚,身份证明者为交通大学教授谢惠博士,日客约200人,车水马龙呈现短暂盛况。 ”。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快讯】追寻民国时期张裕企业化验室主任孙卫先生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3127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