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9字,读完约4分钟

商报记者祝贺云燕实习生蒋艳雯

“把这一期的花呗还给我,我就关掉。 ’4月8日,在外贸公司工作的王先生还清了自己花呗账单上的最后一笔债,关闭了花呗。 由于企业外贸订单业务停滞,他在家呆了近4个月,每月基本工资还照常发放,但由于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王先生开始理智地面对费用:决定不提前收费! 取而代之的是在小额理财产品上存一点钱。

“涌进支付宝讨论理财的人多了2倍 理财背后:不为钱生钱 只为控制花费欲”

不少人像小王一样充满“理财欲望”。 支付宝数据显示,3月份,支付宝理财社区讨论理财话题的人数比2月份增加了两倍多,客户在社区的提问增加了两倍。 进入后疫情阶段,存钱、了解行情、理财成为大多数人“避险”的优先事项。

“涌进支付宝讨论理财的人多了2倍 理财背后:不为钱生钱 只为控制花费欲”

年轻人理财:控制“消费欲”以对抗风险

在花费先进的人群中,90后占大多数,他们是花呗、借呗、白条等网络贷款产品的主要顾客。 根据苏宁金融研究院2019年10月发布的《90后人群费用趋势研究报告》,先期费用是90后人群常态的一年,我国90后短期费用贷款超过3万亿美元,约占全年短期贷款总规模的三分之一,缺钱,可满足先期费用的诉求为90后, 对前期费用的热衷,90后也成为了贷款的主力。 根据金融360调查,从年龄上来看,贷款群中90后最高,为49.31%。 这些费用现象使得花呗、借呗、白条等网络贷款产品非常受欢迎。

“涌进支付宝讨论理财的人多了2倍 理财背后:不为钱生钱 只为控制花费欲”

疫情发生前,95后志勇和身边很多朋友一样,总是用信用卡、花呗、白条等提前支出,下个月发工资后说“明天的钱就是今天”。 但这次疫情过后,他突然明白了对抗风险的能力是多么重要,其能力来自存款。 他开始学习理财,想把去年积攒的小储备放入理财产品,但最终他选择了用支付宝( Alipay )门槛低、操作简单的“给你投票”。 记者表示,“帮助你”是支付宝( Alipay )刚刚上线的理财产品,800元的门槛显然是大多数年轻人最适合的。 志勇向记者展示了4月2日至4月13日账单收益:不足5万元的投资,“帮助你”的累计收益为410.99元。

“涌进支付宝讨论理财的人多了2倍 理财背后:不为钱生钱 只为控制花费欲”

其实,志勇这样的90、95后来,理财收益最不重要,年轻人希望防止“剁手”,控制费用。 “以前把多余的钱放在余额宝里,看到想买的东西和想吃的东西就花了钱,不知不觉中钱变少了。 现在把钱放在理财产品里,转出和转入都不会马上到账,有防止“断手”的效果。 ”。 志勇笑着说。

“涌进支付宝讨论理财的人多了2倍 理财背后:不为钱生钱 只为控制花费欲”

借呗、花呗等就算提前花掉一毛钱也要算

与很多人学习理财相对应,很多人在采用借呗、花呗时更有节制。 因为收入比以前不稳定,花呗不及时还款可能会影响征信,还会发生逾期罚息,逾期费用等于逾期金额乘以0.05%。 其次,花呗分期还款要收取手续费。 住在朝晖五区的楼在去年的双11买了6490.31元的化妆品。 分6期还款,每期手续费46.58元。 虽然分摊不大,但对目前收入不稳定的人来说,也是不小的压力。

“涌进支付宝讨论理财的人多了2倍 理财背后:不为钱生钱 只为控制花费欲”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网络平台上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理财产品。 但是,资产管理总是有风险的,所以必须尽量不要把资产管理放在错误的地方。 记者在支付宝理财社区看到了覆盖11万人的调查结果,8成客户的理财是自己“摸索”的,只有19%的人认为应该相信专业顾问。 这样的选择背后,反映了很多人有理财的想法,但不知道从哪里着手的现状,可能是“病急成医”。 对此,支付宝发出警告称,频繁交易和下调是一个存在多人的理财误区,最高可能会带来9成的收益损失。

“涌进支付宝讨论理财的人多了2倍 理财背后:不为钱生钱 只为控制花费欲”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经常交易的顾客比不经常交易的顾客理财收益将减少近三成。 放弃定投客户比多次决定定投客户,理财收益将减少近一半。 持仓不足1月的客户比持仓在半年以上的客户收益减少了98%。 也就是说,两个人的个体同样是本金,持仓越长越能赚1000元,持仓越短越能赚20元。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涌进支付宝讨论理财的人多了2倍 理财背后:不为钱生钱 只为控制花费欲”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32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