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63字,读完约5分钟
最先上市的产品是宇宙第一家工商银行( 601398 )的资产管理子公司。
工行子公司首次推出了5种产品。
今天和大家说说这些产品吧。
产品怎么样
中国证券报横向列了工行这几个新产品,我觉得很详细,直接拿来用了。
这些产品相对于以前流传下来的银行理财,确实有些进步。
(1)阈值
首先最明显的是,投资门槛确实大幅下降。 过去银行理财最少投资1万起,现在直接降到1元。 简直是亲民。
(二)收益率
然后谈谈大家最关注的收益率吧。
从收益率方面也在进步,三个固定收益类产品比以前流传下来的产品要高。
浮动收益类产品不明确,但粗略率也不低。
我们对工行以前的传统产品更加清楚了。
我截取了工行数百万级的产品,收益最高也只有4.5%,和新产品相比完全没有特点。
我也看了一下工行门槛更低以前流传下来的产品,一万件的投资利率在3.5%左右,更没有吸引力了。
(3)流动性
5个新产品普遍流动性不好,封闭期至少1年以上,甚至3年。
这与许多以前流传的产品相比略有差距,但上述以前流传的产品中,封闭期,即最短投资期没有超过一年。
从这几点来看,如果是对流动性要求很高的朋友,工行这几个新产品还是不要考虑的。 别在着急的时候拿出来。
(4)安全性
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后,产品风险的提高是大家关注的问题。
但是,从工行新的这些产品来看,在这个问题上还很保守,没有发表太激进的产品。
这些产品的风险评估都是r3级、平衡型的,放入以前流传下来的产品中风险很高,但放入整个市场,还没有意义。
平衡型意味着本金有一定的风险,但整体上比较安全。 最坏的情况下,本金不会损失太多。
此外,银行不会轻易给投资者造成损失。 即使不承担法律上的责任,也不会因为口口相传而破坏品牌吧。
(5)购买方法
工商银行这次上线的新产品中,最不满的是,购买还需要在网下网站上签名。
看到这一切我都懵了 ……
好的子企业产品可以直接在线购买。 不需要线下的签名吗?
但是,想想也能理解,在线下签字是为了对投资者进行风险耐受性的测量。 超出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银行不能卖给你。
毕竟宇宙第一行的名字就摆在那里,一举一动都不能疏忽,所以万一把不合适的产品卖给了投资者,如果合情合理的话也不是“风险自负”就可以了。
但是真的很不方便啊!
值得买吗
工行这几个新产品,我觉得并不是买不到,一定是正规品,如果不是特别着急的话,请先等一下。
我认为目前这些产品不仅以前流传下来的理财特点不强,而且和其他类似的产品相比也没有什么特点。
之前画过图,今天再参考一下吧。
看吧,论流动性,比不上货币基金和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论安全性不如存款和国债,论收益也比不上创新性的存款。 话说回来,低门槛是最大的亮点,但这是非常鸡肋的。 不能再低了,但现实中真的有多少人只取出1美元进行理财?

工行是个大品牌,任性啊。
。
反正我一直都有感觉吧。 虽然打了这么大的仗,但是工行推出的这些产品,还是很失望。
但是刚开始,市场整体竞争还不够,所以工行还有机会任性。
但截至目前,批准建设理财子公司的银行除工商外,还有中行、建行、农行、交行、邮政储蓄、光大、招行7家银行,其他银行也在筹备中。
并且据《经济提醒报》报道,目前各银行的理财子公司已经发生了抢夺战争,某股份制银行的理财子公司的人员已经被补充到100多人,初期希望增加一倍。
——显然已经做好了大干一场的准备!
所以,下一行应该是想推出更有竞争力的理财产品。 而且,我认为越来越多的银行将进入这个市场。 到时我们可以多做选择。
未来的可能性
但是,我认为大方向很好。
这个大方向意味着银行理财比以前更多样化。
我以前一直强调找不到完美的理财产品。
收益、安全、流动性、门槛——在这四个方向上,没有完全并存的产品。
收益高的话,安全性相对较低。 特别是安全的资产管理,收益肯定不高。 如果能够兼顾收益和安全,那么如果期限特别长、流动性很可能很低的前三者能够完美兼顾,那一定是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投资,只有富人才能买到的高门槛产品……

也见于新上市的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中。
子企业的产品虽然收益和门槛降低了,但也牺牲了一定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所以,如果问以前流传的产品和子公司的产品哪个好,我想不能一概而论。 因为总是有适合这个产品的投资者。 但是,关于它的出现是个好现象。
以前银行理财很安全,但是收益不理想,对于任何进取型以上风险偏好的人来说都没有合适的产品。
而子企业产品的出现,弥补了这一不足。
满足越来越多的人理财诉求,给了普通投资者越来越多的选择,这些都是金融市场更加成熟正规化的表现。 [/s2/]
市场上本来只有一种牛奶,顾客好像也只能喝这种牛奶。 随后出现了草莓味、香蕉味、葡萄味、果粒装、核桃装、低脂装、脱脂装、乳酸菌装、大瓶装、小箱装等。 监管层只控制牛奶的质量,选择什么口味,交给客户吧。
我们上一代的人有存钱的习性。 因为我只相信老牌农工建交,所以现在这些银行还能再任性一点。 但是,在更多的银行进入市场后,新一代年轻人也不再迷信招牌,而是希望选择服务好、产品好的新银行。
那时,老牌银行靠着招牌,还能走多远?
本文在微信公共平台上首次:金融民工吉胖子。 文案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搜狐网的角度。 投资者据此,风险请自行承担。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工行憋了半年才出的理财新品,傻子才买!”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32330.html








